Baidu
map

反复发热为哪般?让他没想到的是,发热竟然是基因突变引起的

2024-06-05 梅斯罕见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VEXAS综合征是一种由造血干细胞中UBA1编码泛素激活酶的基因的蛋氨酸体细胞突变引起,导致催化缺陷的UBA1亚型表达。

“医生,我父亲得这个疾已经快3年了,曾经看了很多医院,一直搞不清楚什么原因,该怎么办呀……”章先生的女儿陪同他走进某医院风湿科诊室。

这三年,章先生几乎在和各种病痛作斗争:发热、眼部红肿、左踝结节、肺炎、以及耳廓和鼻梁红肿。在一家医院,医生觉得章先生得的是复发性多软骨炎。但是,经过对症治疗后,章先生非但没有好转,还逐渐出现了严重的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去年年底,章先生因为昏迷而进入ICU气管插管。勉强捡回一条命后,章先生依然反复发热,血象也不见好转。单纯的复发性多软骨炎无法解释当前的所有情况,在整个诊治过程中,多家医院各科医生都感到十分棘手,病因始终不明确。是治疗力度不够,还是背后有什么奇怪的疾病在作祟?章先生的病成为了一个不解之谜。

中老年男性、血细胞减少、双耳复发性多软骨炎、多种自身炎症性疾病的表现,这些关键词指引着大家将思路转向2020年新发现的疾病,难道是它?

时间就是生命。风湿科主任为了明确诊断为章先生安排了基因检测。基因检测结果提示章先生存在显著的体细胞突变,章先生确诊为VEXAS综合征。

医生介绍,VEXAS综合征是一种UBA1基因体细胞突变引起的成年起病的炎症性疾病,在2020年12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首次描述了这一类疾病。VEXAS代表血细胞空泡(vacuoles)、E1酶(E1 enzyme)、X连锁(X-linked)、自身炎症性(autoinflammatory)、体细胞突变(somatic)。

结合国内外前沿报道及本科室在免疫治疗领域丰富的临床经验,医生为章先生制定了激素+托法替布+甲氨蝶呤的治疗方案。经过1个月治疗后,章先生顺利出院。

UBA1突变

VEXAS综合征是一种由造血干细胞中UBA1编码泛素激活酶的基因的蛋氨酸体细胞突变引起,导致催化缺陷的UBA1亚型表达。临床表现为中老年男性起病的自身炎症性疾病,反复发热、血细胞减少(以大细胞性贫血为主,可合并血小板减低)、髓系和红系前体细胞特征性的空泡、骨髓增生异常、中性粒细胞性皮病、肺部炎症、软骨炎和血管炎,对治疗反应欠佳。大部分患者符合某种自身炎症性疾病(如复发性多软骨炎、Sweet综合征、结节性多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等)和(或)血液系统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等)的标准。

图片

诊断

临床特征

VEXAS综合征患者通常表现为全身炎症性疾病伴不明原因发热,病变还可能累及肺、皮肤、血管和关节等器官/系统。大多数患者可能表现为结节性多动脉炎、复发性多软骨炎等其他炎症性疾病的特征性临床体征。

图片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中VEXAS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升高,包括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诱导蛋白-10、干扰素-γ和C反应蛋白。此外,VEXAS综合征患者还存在先天性免疫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这些指标的升高有助于进一步支持VEXAS综合征的诊断。

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是确诊VEXAS综合征的关键,确定是否存在VEXAS综合征相关的基因突变。

治疗

目前尚无针对VEXAS综合征的持续有效标准治疗方案。基于目前对VEXAS综合征病理机制的认识,提出了两种治疗策略:靶向和根除UBA1突变细胞以及阻断炎症级联反应1。

靶向和根除UBA1突变细胞:常用药物有阿扎胞苷,还有造血干细胞移植,但应在疾病早期进行。

阻断炎症级联反应:常用糖皮质激素及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其中DMARDs包括传统合成DMARDs(csDMARDs)、生物制剂DMARDs(bDMARDs)及靶向合成DMARDs(tsDMARDs)。

参考资料:

[1] Grayson PC, Patel BA, Young NS. VEXAS syndrome. Blood.2021,137(26):3591-3594.

[2]Barba T, Jamilloux Y, Durel CA, et al. VEXAS syndrome in a woman.Rheumatology (Oxford). 2021,60(11):e402-e403.

[3] Beck DB, Ferrada MA, Sikora KA, et al. Somatic mutations in UBA1 and severe adult-onset autoinflammatory disease. N Engl J Med. 2020;383(27):2628-2638.

[4] 张越,王化泉. VEXAS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 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36):2895-2898. DOI:10.3760/cma.j.cn112137-20220305-00464.

[5] 李鸿斌VEXAS综合征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08480, encodeId=734a220848092,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e692418093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基因突变#</a> <a href='/topic/show?id=18cf105e76f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VEXAS综合征#</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05776, encryptionId=18cf105e76f0, topicName=VEXAS综合征), TopicDto(id=41809, encryptionId=e6924180936, topicName=基因突变)],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Jun 05 18:02:54 CST 2024, time=2024-06-05,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导致中国人喝酒脸红的基因突变,还会增加心脏病风险,华人团队找到潜在治疗药物

全世界有大约8%的人携带这种基因突变,其中主要是东亚人群,因此,喝酒脸红的现象有时也被称为“亚洲红”。除了导致喝酒脸红,之前的研究显示,携带这种基因突变的人患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显著上升。

Cancer Rep (Hoboken):预处理与复发性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突变景观比较:对标准治疗的可能抵抗机制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高复发率是头颈部肿瘤治疗的主要问题,本文目的是研究匹配预处理和复发肿瘤的突变情况,了解基因突变对OSCC病理生物学和临床预后的影响。

论文解读|Qingtang Lin/Leiming Wang/Ye Cheng教授团队揭示不同脑区起源的胶质瘤具有不同的分子特征

这项研究对180例成人胶质瘤患者进行了研究,揭示了胶质瘤起源的不同脑区与临床和分子特征之间的关联。

Int J Mol Sci:携带 GDF2 和 BMPR2 变异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特征

该研究发现,在亚洲特发性和遗传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中,BMPR2、ATP13A3和GDF2基因中的变异最为常见,其中BMPR2和GDF2变异亚组与较差的血液动力学表现相关,而GDF2变异患者呈现较低的G

王纲、于淼团队合作发现:一个智力相关的重要基因突变调控染色质的结构和特定基因表达

已报道的MED23点突变的病例表现出头小畸形、语言迟缓、认知障碍等缺陷,然而其发病机制并不明确。

携带这个基因突变的人,吃糖不长胖,还很健康,轻松拥有6块腹肌

如果能开发一款抑制蔗糖酶-异麦芽糖酶基因的药物,那么就可能会帮助更多的人拥有等强大的健康状况。

Nature展望:慢性肾病研究前沿进展。人工肾脏、基因突变、干细胞培育类器官等均有突破。

慢性肾病研究前沿进展。人工肾脏、基因突变、干细胞培育类器官等均有突破。

PD-1免疫治疗效果冰火两重天,可能是这些基因发生突变了!

这个研究通过使用免疫治疗的肺癌患者来开展研究,通过比较用免疫治疗之前和之后样本基因突变,以此来判断看看患者的基因突变有什么,是否有什么治疗办法和对策。

NSR:再取进展!复旦大学葛均波/郑琰/洪尚宇合作发现LDLR和QTRT1突变与中国人群早发型冠状动脉疾病风险相关

在这项最广泛的非欧洲人群CAD全外显子组测序研究中,研究发现新基因QTRT1和LDLR中罕见的新突变有助于EOCAD风险。这些发现可能为年轻个体CAD的基因筛查、早期诊断和未来药物开发提供新的见解。

Nature:刷新认知!科学家首次证明,没有基因突变也会发生癌症

该研究表明Polycomb成分的短暂缺失导致了表观遗传癌症的命运。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