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回归20年的香港 医疗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2017-06-30 邵彦超 央视网
香港公立医疗机构的开支90%都是由政府提供,所以市民住院的费用平均算下来每天只要上百块,对特殊群体的困难市民,甚至免费。
香港公立医疗机构的开支90%都是由政府提供,所以市民住院的费用平均算下来每天只要上百块,对特殊群体的困难市民,甚至免费。
不容有市民因经济困难而得不到适当的医疗服务。
香港特别行政区,食物及卫生局副局长陈肇始表示:“未来五年,希望能为我们香港市民提供一个他们能在这里非常有满足感的生活的地方。”
据2016年香港卫生署对2015年人口及生命统计数字显示,香港男性人均预期寿命为81.2岁,香港女性人均预期寿命为87.3岁。这两个数字都纷纷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一长寿的地区。分析其中的原因,有一点是怎么也绕不开的,就是香港的公共医疗体系。
2003年非典时期,香港淘大花园共有329人感染非典,41人死亡。根据香港市委组织的调查结论显示,当时的疫情之所以能在淘大花园迅速蔓延,是因为房屋厕所、水渠、排污结构存在问题,病毒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疫情结束之后,整个淘大花园立刻就开始进行公共卫生方面的改造。
在此之后,不仅仅是淘大花园,香港政府全面更换了全港不合格的排水排污系统,相关部门也开始在全港建立统一的公共卫生安全体系。
香港医院管理局,前顾问医生朱伟星提到:“在资讯方面,因为那个时候医院管理局已经开始很普遍的电脑化,他们就拨了钱给我们资讯科技部,发展好几个自动通报机制,要我们前线医生填报传染病的时候,这些资讯会很快传到我们总部。同时把这些资讯跟卫生防护中心分享。”
与公共卫生安全相匹配的,还有香港高效而低价的医疗体系。有数据显示,香港80%都是公立医院,病人在治疗阶段,每天只需100元,即可负担包括住院费、医药费、手术器械等在内的全部医疗费用。
陈肇始表示:“我们在公立医院的补贴很高,高于好像就是超过九成,所有的费用都是政府来付,所以市民给的钱都是很少。如果有一些基层的市民,他们还不能够付,我们还有另外的一些基金,能够再豁免。”
据统计显示,每一名港人住院时,政府对医院的补贴额每日平均高达4290港元,病人自付的100港元,仅占医疗成本的2%。数据的背后,是香港的医疗制度设计,更加倾向于面向中下阶层人群。
陈肇始提到:“未来十年的时候,我们已经投放了2000个亿,来兴建、重建一些医院,我们希望增加大约5000个病床,希望在基层多一点(医疗)服务。”
对于香港公共医疗高效低价的问题,白岩松评论:“香港长期以来,一直延续着把对老年人和普通人的公共卫生看得是极其重要,把老年的服务看得是重中之重,甚至是首位。我要说的是‘一高一低’。低,看病的时候费用非常低,我指的是公立医院,绝大多数都是公立医院。公立医院更要照顾的,是很多弱势群体。平均寿命,并不是说有钱或者有条件的人他们活的岁数更大,更重要的是条件不好的人,如果他们活的岁数很高,平均的预期寿命才会更高。所谓的高是指,在香港,医生太受优待了,甚至一些名医被香港人称为‘月球人’。为什么在粤语里把一百万港币的收入叫‘一球’?一个月就能‘一球’,居然有的名医一个月能挣到百万港币,当然极少,可是另一方面对他的监督极其严格,甚至开了贵的药,都有可能被判7年。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高薪养廉,养医患关系,因此香港的医生特别尽职尽责。当然这一切还跟香港小的原因有关,香港的救护车90%以上12分钟接到指令就会到达。”
白岩松还强调说:“香港人的平均预期寿命高,还要说到另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因。那就是香港人,活到老,有事到老。美国的媒体曾经曝过香港86岁的老人还在找工作。你会在香港到处都能看到还在忙碌、工作、以及给自己找事做的老人,他的习惯是一直延续的,比如说,喝早茶等等。另外,香港人非常爱运动,即便天很热都到处能看到人在运动。所以,一定是一个社会的综合环境共同构成了香港人的预期寿命非常高。就从这一点上来说,香港的软实力非常值得内地借鉴。”
除了香港人平均预期寿命长的特质,回顾20年的香港变化,老龄化也成为香港出现的问题。
据香港特区政府署理劳工及福利局局长萧伟强说:“2015年,65岁或以上的老年人约为112万,占全港人口的15%,预计到2041年,老年人将增加逾倍至249万,占全港人口的30%。”
2016年曾有报道显示,65岁以上的老人,只有4%愿住养老院,但实际入住的有6.8%,远高于发达国家3%—5%的比例。主要原因是,老人不想给子女增加负担。
类似杏林护老院这样的养老院,香港共有700多家,规模小的有床位20多张,多的几百张,总共床位有七万多张。目前,各养老院几乎都是人满为患,有的甚至一床难求。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刘兆佳表示:“现在我们还有一些时间去谋划,接下来如何应付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一些时候,我们还有时间去处理。”
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底,香港65岁人口,约116万,占总人口的16%。人口年龄中位数由2006年的39.6岁,上升到2016年的43.4岁,这反应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刘兆佳说:“过去20年来,所有的特首在整个社会福利的重点都是放在老年人身上。老年人现在所得到的福利,比其它任何一个年龄阶段都要多。”
据统计,香港本年度投入753亿港元提供养老服务,比5年前增加近一倍,比如特区政府向香港长者发放医疗券,每人每年2000元港币,而且发放年龄从以前的70岁降低到65岁。
“好在我们的社会,还是比较富裕的一个社会,政府还能拿出一些资源来,来资助一些贫穷的老人,所以基本上到目前为止,我们能够基本上应对老人的问题。比如说老年人到公共医院去看病,几乎不需要花什么钱。”刘兆佳强调说。
此外,特区政府大力推动健康老龄化,把它列为未来创新科技发展四大重点领域之一。如今,众多亲善老人的科技产品在香港出现,比如,可降低老人洗澡时摔倒风险的坐式淋浴器,可测睡眠窒息症的指环,随时随地测量血压的智能手表,等等。
不但让长者得到良好的照顾,特区政府还创造条件,让他们老有所为,继续发挥作用,或者提供一些进修课程,让老人可以学习和提升。
刘兆佳提到:“所以现在我们有人谈到延长退休年龄,开辟一些新的不是全职,只是兼职的工作,让老年人去做。让他们更多参与到志愿工作当中。”
就香港长寿和老龄化的矛盾问题,白岩松给出了他的看法:“现在全世界老龄化率非常重的一个国度,就是日本,4个人当中,就有一个在65岁以上。香港再隔二十多年,到2141年,就将变成一个三人行,其中一位就在65岁以上。老龄化的问题是香港在未来发展中巨大的挑战,更不要说还涉及到人口红利和劳动力的问题。香港有一个规定非常重要,过了58岁的香港人又可以重新开始申请公屋。而且,香港的养老院,香港的政府是给提供无偿或者廉价的土地来让它进行发展的,这对香港未来的发展,挑战也是巨大的。当香港很多的老龄化不可逆转的时候,香港依然要有活力,依然要向前继续发展,怎么办?两个因素,继续让香港的年轻人不做宅男,不是更多的抱怨,重新恢复香港精神,去打拼去奋斗。另一方面,恐怕就像刘兆佳教授所说的,也不得不引进人才,其中大比例的恐怕是来自大陆,而不能用一种负面的情绪抢我的工作,而是有些工作没人做。所以你必须改变你的人才结构,来自大陆的人才补给对香港发展也是极其重要的。”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白岩松#
74
#医疗体系#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