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医患冲突,就差国防部?——2016年医患关系大盘点
2016-12-31 上海中山医院杨震 医史微鉴
岁末,又到了盘点的时候。我们来聊聊2016年的医患关系形势。 病,依然重 这个社会中,很难做到“客观”。评价危重病人的病情,也是如此,要看是说给谁听。有时候,为了避免对病人造成心理打击、营造和谐的治疗氛围,需要编瞎话。 我估计,按照往年的路数,明年年初有关部门在总结2016年医患关系形
岁末,又到了盘点的时候。我们来聊聊2016年的医患关系形势。
病,依然重
这个社会中,很难做到“客观”。评价危重病人的病情,也是如此,要看是说给谁听。有时候,为了避免对病人造成心理打击、营造和谐的治疗氛围,需要编瞎话。
我估计,按照往年的路数,明年年初有关部门在总结2016年医患关系形势的时候,会说“总体情况有所改善”。我们并不否认,今年拉横幅摆花圈的情况确实比以前有所减少。但是,如果我们掰手指头数的话,会发现,2016年全年被砍死的医生总数,比往年多。
这就很尴尬了。如果再想说“总体情况有所改善”,需要花些气力去“圆”。我倒是觉得,与其强调并不确切的“治疗效果”,还不如强调一下做过哪些努力。
2016年,有关部门确实做了很多努力。其中非常引人瞩目的一件事情,就是今年6月,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方案》。很多人看到这么多部委联合发文,非常兴奋,感觉看到了医患关系的春天,称之为“九龙治水”。(其实,我告诉你们,9个根本不算最多。2013年12月的《关于维护医疗秩序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方案》,是11个部委联合发布的。)
那么,“九龙”是指哪九条龙呢?分别是: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综治办、中宣部、中央网信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中国保监会。在初中时,我是政治课代表,学习很认真。当年学习《社会发展简史》的时候,政治老师告诉我们,法院、检察院、公安,军队,这些统称为“国家机器”,我印象深刻。我对照了一下,“九龙”里包括了几乎所有的国家机器,就差国防部了。
动用了这么多力量,说明了什么?我觉得:第一,说明现在国家很重视医患冲突这个问题了;第二,说明这事情很棘手。有多棘手?即便是真的把国防部拉进来,也不可能马上就解决。
这些年的伤医潮,就像是雾霾一样。雾霾的现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雾霾是漫长的历史积淀的结果;而雾霾的消灭,也绝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依然需要漫长的时间。要清醒地认识到,若要转变严峻的伤医形势,我们面对的是一场持久战。医患纠纷形势,决不可能因为某一个文件或者某一个事件就彻底好转。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既不能轻言放弃,也不能自吹自擂。
何时算得上“形势好转”?这是要留给历史去判定的。
谁是标?谁是本?(之一)
我在初中学《社会发展简史》时,政治老师还讲过一句话:当民族资产阶级中没有信仰的那一部分人,与有背景的官僚资产阶级合伙做生意的时候,一定会作恶多端,尤其是他们共同把目标瞄准中低收入阶层的时候。
当年,我还小,不太懂老师的话。后来,我慢慢懂了。如果问,2016年医患关系领域最大的事情是哪一件?我觉得,非“魏则西事件”莫属。当然,魏则西事件的意义绝非仅仅局限于医患领域。这一事件所展示出的社会积弊,是极为深刻的,深刻到我都不能讲得太多。
那么,我来讲另外一件事情。
2016年的六一儿童节,很多人都在朋友圈里看到一条新闻:一位年轻妈妈在南京某超市为生病的女儿偷了一只鸡腿。被抓住的时候,她身上只有5块钱。这位母亲,被网民称为最心酸的小偷。这条新闻让人落泪,触及了社会的心理底线。我觉得,医界应该庆幸,当时这条新闻没有反转波及到医界。试想,连个鸡腿都买不起,又能有多少钱去给孩子治病?
有媒体在报道“偷鸡腿母亲”这条新闻的时候,列举了一个例子:意大利最高法院今年曾作出过判决,穷人偷少许食品不构成犯罪,“因为迫不得已偷食物是为了满足急需的必要营养”,“在一个文明国家里,哪怕最坏的人也不该挨饿”。这个例子,看起来充满正义。
但是,看到这个例子,我倒是产生了极大的担忧。
2001年,中国社科院公布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把中国的社会群体分了十个阶层。最后两个社会阶层是: “农村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和半失业人员阶层”。而这些年,包括2016年,大部分伤医案中的罪犯或者犯罪嫌疑人都来自于这两个阶层。我对比过国外医院暴力方面的研究,发现国内的伤医案中的罪犯或者犯罪嫌疑人的表现,更像是充满了“大义凛然的正义感”。很明显,这是一种仇恨。
民众觉得,吃不起鸡腿,可以正义地偷。那么,看不起病,是不是就可以正义地砍?
如果您有耐心的话,可以到几个大的新闻客户端去翻看今年几起杀医案新闻的跟帖评论,这成千上万条的评论中,大部分评论都仇视医生、甚至喊出“杀得好”。而发出这些评论的人,决不是不是某一个小群体。他们是有着相同民粹观点、有着仇恨的、庞大的社会阶层。
所以,在讲授 “预防伤医事件”课程的时候,我告诫年轻医生们:一旦遇到极端伤害的危险时,第一选择是逃跑,不要试图跟对方拼。你狠不过他们的,因为,他们心里有仇恨。
谁是标?谁是本?(之二)
2016年的医患关系中,央视“友情出演”,多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说实话,作为重量级媒体,在2016年的很多医患事件中,央视确实也发出了一些比较客观的声音,起到了正向引导的作用。
不过,临近年底,我发现微信圈里的很多朋友,不再把央视看做简单的媒体,他们更愿意称之为“国家意志”。
其实我认为,这帮朋友觉悟得晚了。这事儿还得从2016年年初开始说。
今年1月底,在医患关系方面有件大新闻:一条“外地女子北京看病怒斥黄牛”的视频在网络上非常火爆,传遍大江南北。当时这件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可谓“群情激愤”。当地部门紧急出台一系列举措,还是焦头烂额。后来,央视出手了。今年全国两会之前的最后一个周末,央视突然曝光上海两家大医院“黄牛猖獗”的问题,于是全国的目光一下子转移到上海。
如果说,年初是“执行紧急任务”的话,那么年尾的这场大戏,就是“周密策划”了。2016年的圣诞节,央视曝光了一个几乎尽人皆知的古老问题:医药回扣。刚开始的时候,医界普遍沮丧,大家很担心的一个问题是,这次曝光会不会再掀起新一轮“伤医潮”?不过,目前看起来,似乎还好,民众反应尚且理性。估计,大概是因为这新闻实在太过古老,没有冲击力。
一位兄弟医院的同道,因为他们医院在今年的年初年末两次被央视曝光,非常郁闷。我只好安慰他。我说,兄弟啊,我给你讲两个故事。
一个故事是我自己亲眼所见。某次,我进京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现场会。那次现场会在某家大医院召开的,目的是为了介绍这家医院实现“预约挂号、消灭黄牛”的宝贵经验。会议内容,当然是“怎样怎样好、就是就是好”之类。会议结束后,我跟在一位大领导后面下了楼。当这位领导走到这家医院门诊大厅的门口时,被两个黄牛拦住了:“先生,要号么?”
另一个故事是我们自己医院的。1948年9月《申报》报道,时任中山医院院长的外科泰斗沈克非被拘。原因是中山医院大幅提高诊疗费。而旁边一条新闻是《蒋经国微服私访小菜场探寻物价》。那个时候,上海滩经济崩溃,物价横飞。医院经营普遍陷入困境,但是国民政府既不给足补贴,又不让医院提高收费标准。反而还为了作秀,抓了沈克非。
我继续安慰那个兄弟说,你要多看看那些以前的红色影片,你要学习老一辈的电影演员。你要明白,并不是好人才能扮演好人、坏蛋只能扮演坏蛋。组织上安排你扮演个反面角色,这是工作需要,这是看得起你。你看看以前电影里的反面角色,也都是五官端正的帅哥。反面角色,并不是谁都有资格演的,有啥想不开的呢?更何况,你也不是完人,你自己身上不也有些大家都共有的缺点么?好好表现,卧薪尝胆,说不定哪天又让你演正面人物,还开现场会呢。
那兄弟笑了。
纵观2016年各种涉医的负面事件,必须承认,医界自身存在着各自各样的问题。而在目前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下,如何直面、剖析、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且难度极大的课题。
全球最复杂的治疗方案
其实,如果认真讨论“国家意志”这个概念,我觉得,应该是主要指法律、以及法律所维护的秩序。而这些年来,在医患纠纷的化解与处置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有法,无序。
这种无序,在2016年得以延续。
今年,在妇产科领域的两件纠纷,很有代表性。一件是今年年初的北京某医院的产妇死亡事件。在那个事件中,产妇所在的厅局级单位,因为给医院发了一份很不客气的函,而把事件搞大。另一件事,是今年下半年发生在山东的“纱布门”。一位产妇,因为术中止血填塞纱布的遗留而与医院发生纠纷,这件事情因为当地媒体的歪曲报道,而变成了网络事件。这两起事件的共性,就是事件初期完全没有按照法定的流程进行解决、而且都有其他社会因素的参与,搞成一地鸡毛。这两起事件中,法律是最大的受害者,很无奈、很苍白、很悲哀。
那么,我们的法,对于医患纠纷到底是怎么规定的?以前国务院令规定了三种法定途径:私了、公了、诉讼。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又开始推广新的途径:人民调解。就是说,在医患纠纷方面,我们国家一共有四种合法的解决途径。
学医的人都知道,对于很多疾病来说,治疗方法越多,反而意味着有效的方法越少、疗效越差。在医患纠纷的解决途径方面,没有哪个国家比我们还多。疗效可想而知。
这么多途径,也是无奈啊。其实,还有其他摆不上桌面的途径,比如:上访。我不好多说。
山东“纱布门”中的产妇,一直赖着医院里不肯走。后来终于出院了。咋出院的?私了?公了?诉讼?还是调解?都不是。最后是村支书到医院,把她带走的。农村的人,还是听村长或者村支书的,因为他们是宗族长老。这件事,反而让我看到一种希望:传统的文化信仰,或许能拯救医患关系呢。
你有病,我没药
聊到文化信仰,我就想谈谈2016年医患关系方面的文化现象。
2016年上海制作播出的纪录片《人间世》大获好评。长期以来,主流媒体和医界自身都不遗余力地报道了太多的“医学先进成果”、塑造了太多的“德艺双馨”的神,而对于医学的失败和无力则讳莫如深。其实,大家早都发现了问题。这些年来,一些医界领袖以及卫生部门的领导,一直也在全力告诉民众“医学不是神”、“医学不是万能的”。
而《人间世》这部纪录片,则是在大陆第一次很系统地、艺术地、真实地呈现了医学无能为力的一面。在很多人看来,《人间世》就像是那个点破皇帝新衣的小男孩。
不过,许多人看了《人间世》之后,也觉得心里很难受。这部记录片,展示了太多的无助。当医学对疾病束手无策时,患者究竟应该从哪里获得帮助呢?
医学中,蕴含了哲学的终极问题,生和死的问题。一个社会之中,能否睿智地解答这个问题带来的诸多困惑,将极大的影响这个社会中的医患关系。如果不能很好地解答,则极易由医界或社会来对这种无解的困惑埋单,痛苦地埋单。
在我看来,《人间世》用“真实”摧毁了根深蒂固的“伪神”、打破了伪天堂,让人们重回人间,但是,它却无力构建新的天堂。纵观《人间世》整个第一季的剧集,没有形成统一的思想。面对痛苦,无所适从。从这个角度来说,《人间世》只破未立。它只是告诉人们“医学不是神”,但是它没有回答、也没有能力回答一个很自然而然的问题:“那么,神在哪里?”
我参观过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医院,那些医院非常现代化,我发现这些医院里往往设有多种宗教祈祷室。我在想,人家的条件比我们还好,但是人家还设祈祷室,难道人家就比我们傻?
结尾:当下的医患冲突,就是“糖尿病足”
12月,我应邀在上海市内分泌医师年会上做了大会演讲,题目是《时代的“糖尿病足”》,探讨了当下的医患关系形势。
在上半年的时候,一位在政府工作的朋友恭喜我说,在内部参考刊物上看到了我提出的“糖尿病足”。这种说法被官方认可了。
我一直把严峻的医患关系形势比喻为“糖尿病足”。一些糖尿病患者,在病情严重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下肢会出现溃疡或者坏疽,称为糖尿病足。这种溃疡烂得很难看,但是如果只是在局部进行换药、清创或者手术,都好不了。因为,是全身性疾病。需要着眼全身,整体进行治疗。
我作这个比喻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当下医患关系的形势。无序的医患纠纷和冲突,只是社会矛盾的一个显性症状,病根并不完全在医疗界。这个疾病治疗非常棘手,是持久战。我们需要的是耐心,是标本兼治。
所以,如果让我来简单总结2016年的医患关系,我想说:大家都在努力,政府、社会、医界都在努力;但是,形势依然严峻;需要我们一直努力、睿智地努力。
祝福2017。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医患#
55
#医患关系#
0
医患关系还是好紧张
82
阅读了谢谢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