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湾首现2例日本脑炎病例1人死亡”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疾管署”5月15日公布,2例“日本脑炎”病例均在高雄市,其中1名男子在发病9天后死亡,患病中一度出现颈部僵硬、脸部神经麻痹等症状。
关于“日本脑炎”
“日本脑炎”即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乙脑是由乙脑病毒经蚊虫叮咬传播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因最早在日本发现并被日本学者分离,又被称为“日本脑炎”。
乙脑病毒主要侵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病死率和后遗症率均较高。
流行病学
乙脑属于乙类传染病。我国是乙脑高流行区,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流行地区分布与媒介蚊虫分布密切相关。除西藏、新疆、青海3个省、自治区外,其余省份均有流行。乙脑发病以儿童为主,由于儿童预防接种的普及,近年来,发病年龄有上升趋势。
1、传染源
乙脑是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家畜(如猪、牛、马、羊等)、家禽(如鸡、鸭、鹅等)等多种动物可感染乙脑病毒,猪是主要传染源。
2、传播媒介
能传播乙脑的蚊虫很多,已被证实主要有库蚊、伊蚊、按蚊的某些种类,其中三带喙库蚊是最主要的传播媒介。
3、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途径为猪→蚊→人:猪感染乙脑病毒后3天~5天内有病毒血症,此时蚊虫吸血后可带毒,人被携带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而感染。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0天~14天,可短至4天,长至2l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或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仅少数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惊厥等。典型病例的病程可分4个阶段:
1、初期:起病急,体温急剧上升至39℃~40℃,伴头痛、恶心和呕吐,部分患者有嗜睡或精神倦怠,并有颈项轻度强直,病程1~3天。
2、极期:体温持续上升,可达40℃以上。初期症状逐渐加重,意识明显障碍,由嗜睡、昏睡直至昏迷。昏迷越深,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神志不清最早可发生在病程第1~2天,但多见于3~8天。重症患者可出现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或强直性瘫痪,也可软瘫。严重患者可因脑实质病变(尤其是脑干)、缺氧、脑水肿、脑疝、颅内高压、低血钠性脑病等病变而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则、双吸气、叹息样呼吸等,最后呼吸停止。
3、恢复期:极期过后体温逐渐下降,精神、神经系统症状逐日好转。重症患者仍神志迟钝、痴呆、失语、吞咽困难、颜面和四肢瘫痪、可出现四肢强直性痉挛或扭转痉挛等,少数患者也可有软瘫。
4、后遗症期:部分重症患者半年后仍留有精神神经症状的后遗症,主要有意识障碍、痴呆、失语及肢体瘫痪、癫痫等。
临床分型
1、 轻型: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9℃;头痛、呕吐、精神萎靡,神志清楚,无抽搐,病程7天~10天。
2、普通型:发热,体温39℃~40℃;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烦躁、嗜睡、昏睡或浅昏迷,局部肌肉小抽搐,病程约2周。
3、重型:发热,体温40℃以上;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很快进入昏迷,反复抽搐,病程约3周,愈后可留有后遗症。继发周围神经或神经根损害出现肌力减退、肌张力减低、呈迟缓性瘫痪等。
4、极重型:起病急骤,体温在l天~2天内上升至40℃以上,反复或持续性强烈抽搐,伴深昏迷,迅速出现脑疝及呼吸衰竭,病死率高,幸存者发生后遗症几率较高。继发周围神经或神经根损害出现肌力减退、肌张力减低、呈迟缓性瘫痪等。
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
早期白细胞总数多在10~20×109/L,中性粒细胞可达80%以上。
2、 脑脊液:
压力增高,外观清亮,白细胞计数增高,多在50~500×106/L,早期以多核细胞增高为主,后单核细胞增高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与氯化物正常。
3、 血清学检查:
①1个月内未接种乙脑疫苗者,血液或脑脊液中乙脑病毒IgM抗体阳性;②恢复期血清中抗乙脑病毒IgG抗体阳转和乙脑病毒中和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以上升高;③急性期抗乙脑墒毒IgG抗体阴性,恢复期阳性。
4、 病原学检查:
早期感染者脑脊液或血清中分离出乙脑病毒;检测出乙脑病毒的特异性核酸。
诊断标准
1、 疑似病例:
在流行地区蚊虫叮咬季节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嗜睡、颈抵抗、抽搐等。
2、 确诊病例:
①曾在疫区有蚊虫叮咬史。②高热、昏迷、肢体痉挛性瘫痪、脑膜刺激征及锥体束受损(肌张力增强、巴氏征阳性);继发周围神经或神经根损害出现肌力减退、肌张力减低、呈迟缓性瘫痪等。③高热、昏迷、抽搐、狂躁,甚至由于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而死亡,且有影像学损害证据。④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阳性。
3、 临床诊断:
疑似病例加①和②或②、③项,并排除细菌性脑膜炎。
治疗
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干扰素具有抗乙脑病毒的作用,治疗上以对症治疗为主。病室应有防蚊、降温设备。
预防
1、控制传染源
及时隔离和治疗患者,患者隔离至体温正常。但主要的传染源是家畜,尤其是未经过流行季节的幼猪,故应搞好饲养场所的环境卫生,人畜居地分开;近年来应用疫苗免疫幼猪,以减少猪群的病毒血症,从而控制人群中乙脑的流行。
2、切断传播途径
防蚊和灭蚊是预防乙脑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应消灭蚊孳生地,灭越冬蚊和早春蚊,搞好环境卫生,做好个人防护,如:
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服及长裤,尽可能多遮盖身体,防止蚊子叮咬;
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剂;
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上午7~9点和下午4~6点)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家里安装纱门纱窗和使用蚊帐;
排清可能孳生蚊虫的积水,包括房屋前后、花园/阳台/天台、水池/水养植物、饮水机托盘/花盆底托、竹筒/树洞/轮胎、建筑工地和绿化带等积水;
室内避免种养水生植物,如需种养建议改为沙石种养。室内如有鱼缸等,适时在水缸中放养食蚊鱼。
3、保护易感人群
目前我国接种的乙脑疫苗种类主要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2剂次)接种:
8月龄和2周岁龄各接种1剂次,属于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费接种。
乙脑灭活疫苗(4剂次)接种:
8月龄接种2剂次,第1、2剂次间隔7-10天,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
作为国家免疫规划的乙脑减毒疫苗的补充,更推荐有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以及其它有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禁忌的儿童接种乙脑灭活疫苗,目前是非免疫规划疫苗,可自愿自费接种。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脑炎#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