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教授实验室发表的多篇论文被质疑,今日网传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教授实名举报武汉大学李红良教授、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细胞所裴钢院士、上海药物所耿美玉研究员造假。学术界再次引起轰动,“学术不端”频繁进入大众视野。
最近几年有很多比较知名的学术造假事件,如日本的小保方晴子事件、韩春雨的“论文门”、2017年中国作者的107篇文章因伪造同行评议被Tumor Biology 杂志撤回、翟天临“不知知网”事件等等。尤其是“翟天临事件”,让一众学子叫苦不迭。
而11月,著名顶级期刊Science 及Nature 发了三篇相关主题的文章、评论及新闻。
11月22日,Science 刊登了一篇名为“Top Chinese researcher faces questions about image manipulation”文章,系统报道了“曹雪涛院士论文被质疑事件”及我国、国际学术界的反应等。
随后,11月27日,Nature 也系统报道了此次事件,质疑曹雪涛院士的美国微生物学家Elisabeth Bik告诉Nature 杂志,她不能就这些问题是否是学术不端行为发表评论。她说:“这取决于相关机构的调查和结论。”
而具体什么是学术不端呢?国家新闻出版署 于 2019年5月29 日发布了《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明确界定了界定了学术期刊论文作者、审稿专家、编辑者所可能涉及的学术不端行为,适用于学术期刊论文出版过程中各类学术不端行为的判断和处理。
其中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如下:
主要起草人、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李真真指出,“判定文章是不是属于剽窃,不应只看查重率这一个数字。”
其实国家关于学术不端的相关规章制度有很多,曾出台《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教社科〔2009〕3号)、《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4号)、《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0号)等。2012年教育部制定的《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是教育部颁布的首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部门规章。
科学技术司 于2019年9月通过的《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制定了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工作的规范,其中涉及调查、处理等环节,调查中提到“论文发表中的科研失信行为,由第一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的第一署名单位负责牵头调查处理,论文其他作者所在单位应积极配合做好对本单位作者的调查处理并及时将调查处理情况报送牵头单位。学位论文涉嫌科研失信行为的,学位授予单位负责调查处理。”
处理措施如图所示,可以看得出规则里的处理措施是比较严厉的。
学术不端可能每个月每年都会发生,撤稿的事情也屡见不鲜
学术圈浮躁、急功近利的氛围是学术不端的推手,而且很多科研人员还是把科研看作是一种谋生工具、谋利手段,做科研也是紧跟“热点”,什么类型文章发的多就做什么,一丝不苟做事的学者相对较少。
另一方面,有些学术不端的案例最后处理结果都没有了消息或处理结果较轻,威慑力不够大。
这个社会某些方面过度强调“学位化”“唯文章论”,入职、晋升、工资可能会与文章的发表(如SCI)、学历相挂钩,比如前一阵子某公司的博士发表的SCI篇数及高年薪曝光,当然让人感叹“读书是真的香”。
某校女博士劈腿风波中,5篇SCI论文也让众多吃瓜群众羡慕不已。甚至是清北学霸开的某烧烤店都是根据影响因子打折了!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SCI的推崇。
除了外部环境因素,内因也有一定的作用
科研工作也并不是单靠足够的努力就可以获得完美的结果,还需要一定的运气,如果经历千辛万苦、多少个日日夜夜,还没有得到能够支持自己假说的实验结果、验证数据,“重做是不可能重做的”,有些研究者就抱着侥幸心理,“技巧性”“战术性”改进结果、撰写文章。
有些研究者也没有接受过有关学术道德的系统培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类似的现象普遍,可能只会觉得这种行为“很正常”。而且通常审稿人不会对论文结果进行复盘,毕竟这样做的代价太大,难度也大。
学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也在其中起着微妙的作用,如几月前一名中国籍在美博士生自缢身亡,遗书中称实验得出的结果和最初的设想不一致,导师却让其自行解决,暗示其导师曾逼迫数据造假。
而另一方面,若学生学术不端,导师“连坐”的情况也让很多导师暗暗叫苦。学生和导师可能各有各的“苦衷”,学生每月拿着微薄的补贴,面临延期毕业的压力,有的需要独自埋头钻研;
导师每天忙得团团转,能亲自给予学生建议者很少,有的学生比喻“见导师和见皇上一样难”,团队大了,一般都是“小导师”或者师哥师姐指点迷津;发文章互相带名的情况在“有人情味”的中国也是很常见,相当于一种“潜规则”了。
11月26日,Nature 发表了一篇comment ,概述了我国科研诚信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支持科研诚信的解决方案。
作者提出的五大策略分别是统一各国学术不端评定及惩罚标准、优化监督及检测方法、加强落实不当行为调查的执行、分配团队的责任、培养诚信的风气文化。
孔乙己曾说过:“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虽然《围城》里方鸿渐出生在书香门第,他还造个假文凭,正是“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读书人”是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代表,推动社会文明、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身为“读书人”还是应该遵守最基本的学术道德,望每个研究者遵从科研的严谨性、爱惜自己的羽毛,现今社会,可能造假容易,被发现造假也不难。
参考文献:
1.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7/t20190731_393178.html
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8549394874577563&wfr=spider&for=pc
3.http://www.sohu.com/a/197392877_267160
4.http://www.moe.gov.cn/s78/A16/A16_zcwj/201910/t20191012_402846.html
5.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212/t20121231_146332.html
6.http://hbba.sacinfo.org.cn/stdDetail/106d3905ac9d1ea10368f707ccdc33a02680eb41d12c919462e74f79e0d288a1
7.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19/11/top-chinese-researcher-faces-questions-about-image-manipulation
8.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3613-1
9.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3599-w
来源:梅斯医学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学术不端#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