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ICU里,那些见过死神的90后患者

2018-04-11 马拉拉 “真实故事计划”微信号

ICU又叫重症监护室,是医院里最特别的一个部门。因为费用高昂(日均约3000-20000元),它被称为最昂贵的酒店。但也许更形象的说法是死神的餐馆,住在里面的人,有的自己走出来,更多被车子推出来。年轻人是 ICU里的稀客,他们的生命力正在最旺盛的时候,ICU像是人生一个突然的急刹车,我们的一个受访对象安安心有余悸地说:“原来年轻人也是会突然死掉的。”这个清明节,我和那些住过 ICU 的年轻人聊

ICU又叫重症监护室,是医院里最特别的一个部门。因为费用高昂(日均约3000-20000元),它被称为最昂贵的酒店。但也许更形象的说法是死神的餐馆,住在里面的人,有的自己走出来,更多被车子推出来。

年轻人是 ICU里的稀客,他们的生命力正在最旺盛的时候,ICU像是人生一个突然的急刹车,我们的一个受访对象安安心有余悸地说:“原来年轻人也是会突然死掉的。”

这个清明节,我和那些住过 ICU 的年轻人聊了聊,他们有的遭遇了意外的车祸、手术失败,有的出现了严重的急症,还有人是自己决定去死。在他们的回忆里,ICU无一例外的惨白、极度安静、弥漫着死亡的气息。

谈起那段插着管子过活的人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情。但相似的是,当被死亡威胁过,他们都更明白了什么是生命中更重要的东西,以及,人到底应该怎样活着。

姚守川:地狱像一个布满仪器的实验室

27岁 | 急病 | 在ICU一周

广州,一个夏天漫长的城市。十二月前后,它才想起自己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尊严。突来的干燥让皮肤析出白色的碎屑,稀疏地分布在小腿、手肘和头皮。

前一段时间有朋友送我一瓶身体乳,牛奶味,来自永远炎热的泰国。便把乳液挤在左手手心,用虎口卡住胳膊顺着向下涂抹。皮肤的下面,肉眼看不到的一整条血管在明确地发出刺痛感。这是离开ICU将近一百天之后,疾病在我身上残留的印记。

在ICU里每个人身上都插着管子,我两只手都不能动,因为同时插着针管。右手负责某一种营养液,大分子,连续挂22小时,方形的袋子看起来和电脑差不多大。那种感觉,就像一把针不停在扎我。第二袋的时候,我受不了了,拜托护士把它倒进了洗脸池。这算不上什么解脱,我一天连纯白蛋白都要打28支,一个月里做了7次血浆置换。有时血管像个干涸的水龙头,针尖插进去,只能看到针头处有一点点粉红色。

让我在医院度过的一个月的,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癜。刚开始只是头疼,我以为是感冒。后来并发症状出来,内出血,全身都是乌青的,我被送进ICU,医生说对母亲说要做好人财两空的心理准备。

由于信佛的原因,我在发病的几年前就早早写好了遗书。对于死亡,我自以为早就准备好了。在 ICU的前两天,意识还很模糊,不知道身处何地,觉得自己已经死了,而地狱像一个布满仪器的实验室。身边没有一个熟悉的人,真的很害怕。

第三天隔壁床来了一位病得严重的老教授,进来之后他一直在哭喊,骂人,折腾了一晚上。那时候我刚清醒不久,支撑着给他念佛号,第二天早上他还是去世了,而我在他去世四天后侥幸活着走了出来。

4月11日,我要回学校去做演讲。因为大学时期创业,我还算得上小有名气的毕业校友。学校之前就找过我一次,当时我把机会让给了另一个朋友,在我看来,他比我混得更符合人们期待的成功。

这次我决定自己去了,虽然我没有很有钱,也没有很有地位,甚至看起来没有之前耀眼。现在的我为了养病,每天都要睡很久的觉,这样的身体状态让创业变得不那么方便。

放在以前,我可能会有自我实现的焦虑,但现在却很平静,没有什么事情是非得到不可的。这次演讲,我也会提到这些。

紫癜这场来得快去的也快的疾病,折磨了我的二十七岁。但这一切已经过去了,我新租了房子,附近就有生命力最旺盛的植物园。

小绿:死亡这件事情并不如我想得那么轻松

22岁 | 自杀 | 在ICU两天

2017年2月21日,母亲带我外食,去了市里最贵的日式烤肉店,红白相间的雪花牛肉被切成小方块,整齐地放置在案板上。烤熟之后,牛油和肉的味道混在一起,我们一口一个。可能是这种幸福的感觉太久违,我突然觉得可以去死了,回家把预先准备好的一百多颗剧毒种子嚼碎吞了下去,也是一口一个。

凌晨到中午十二点,毒素让所有内脏火烧火燎,上吐下泻,我看着呕吐物从食物残渣变成淡黄色的胆汁,并为此感到欣快。

中午十一点,母亲发现了毒种子,想带我去医院,我一直拖到下午两点,才被神志恍惚地架去了过去。洗胃期已经过了,要把全身的血都洗一次,我被推进了 ICU。

护士帮我把衣服脱掉,插上尿管,吃喝拉撒都在床上。因为要做血透,右边大腿根部也要切开,插上一根管子,好让血汩汩地从身体里流进仪器,置换血浆之后再回到身体里。输液管从床头爬到床位,蜿蜒了一米多,在白色的床单上那些鲜红色输液管显得扎眼,让人看了产生生理性的疼痛。

做切开的是一个男医生,我恨不得找个地缝藏起来,因为全身都裸着,而大腿根部又贴近隐私部位。我知道对他来说,我只是一具肉体,在ICU 除了生死其它都不重要。但在皮肤被触碰的那一瞬间,我还是下意识地用被子遮住了自己的脸。

去死之前,我同时经历了失恋和二度考研失败,但我不是为了这些具体的事情去死的。我从高中就开始患抑郁症,到现在已经七八年,死亡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是一件精心包装的礼物。

我研究了不下十种自杀方法,时常想象自己死亡的场景,但没想到第一次自杀就失败,被送进ICU,躺在床上,能过一天是一天。活得没有尊严,死得也没有尊严,在钱面前,也没有尊严。在里面呆了两天,每二十四小时的呼吸值一万多人民币,我不值这么多钱。

出院之后,我听家人的安排去北京住了院,还做了MECT(重度抑郁的电休克治疗)。虽然也没什么用处,但做点事情,总比站在原地好。

放在以前我不一定会这么听话。但在ICU的那天晚上,母亲穿着紫色的防菌服在床边陪了我一宿,我们沉默着相对,两个人都没有合眼。死不成,又给家人带来了麻烦,我觉得很是愧疚,不敢看她的脸,玩了一晚上的手机。

原来死亡这件事情并不如我想得那么轻松,可能这世界就根本没有轻松的事情。

可能要让你失望了,到现在我也没有达到珍爱生命的程度。但人活着真的就是那一口气,所以你要好好活着。

Lee :那是我真正感到温暖的一个月

19岁 | 车祸 | 在ICU三天三夜

高考完的夏天,19岁的我遇上了一场车祸。我开着摩托车以最大的速度“不小心”冲进一辆大卡车的车底,被人从车盘底下拉出来的时候,脑袋肿了两圈,颈动脉喷出的血已将全身染红,所有人都觉得我完了。

在重点高中的我,一直以来成绩都不错,重点、名牌大学基本没问题。但那年高考,我却掉出了本科线。其它人考得如何我不知道,但他们都决定去上大学了,没有人留下来一起复读,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

我想过自杀,但是道德压力太大,况且我也没有彻底抛弃父母的决心。哪怕高三的时候,别的同学都有家长嘘寒问暖,送来吃的补的,而我父母却不闻不问,即使我考了第一名。

我知道他们是爱我的,在物质上从来没有亏待过我,但又觉得他们也就爱我到那里为止。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消失了一整年,回来的时候抱着一个婴儿,她让我叫妹妹。我和妹妹共享同一对父母,但显然她是得到更多的那一个。小学四年级,父母开始做生意,我们之间便失去了对话。

于是,在高考失利的那个夏天我迷上了机车,那种疾速的飞驰感不给我任何思考的余地。偶尔心里有个邪恶的想法,要是能出事就好了,这样我便能彻底解脱。

我盼到了意外,不仅仅颅骨和皮肉受伤,胳膊和腿都断了。父亲罕见地暂停了生意,在医院里陪我一整个月。因为四肢都是断的,任何需要搬运身体的动作,都是父亲背我,或者抱我,那是我真正感到温暖的一个月。

那次在 ICU 里我昏迷了36个小时,家人就在门外寸步不离地守了36小时。我清晰地记得,刚醒来的时候手脚被固定了不能动。医生走过来问我:“想喝水不?”我说:“想喝冰红茶。”

父亲一句话没说,飞奔出去,买回了一整箱。

小丁:那之后妈妈就带着我走上了养生之路

20岁 | 手术意外 | 在ICU两天

大学的时候我去做了一个颌骨正畸。听起来像整容手术,其实是因为一直以来我都有先天性的下颌骨畸形,不仅仅影响面容,而且严重妨碍了咬合。

医生在陈述手术风险的时候,我没以为真的会发生在我身上。手术的时候,我血压低,呼吸不顺,从麻醉里醒来的时候,人就已经在 ICU了。本来躺一晚上就可以出去的,但喉咙有血痰总是堵住呼吸,要呼吸机检测,我就在里面呆了两天。

第二天我清醒了,但是人挺虚的,整个 ICU 好像就只有我一个人是有意识的,其他人都没有声音。特别是夜里,就只剩下仪器嘀嘀运转的声音、值班护士走动的声音,一片死寂。

我特别喜欢一个护士姐姐,每次走到我这边,她都会非常温柔得问:“小姑娘感觉怎样啊?”我插了管子,没办法说话。她知道我回答不了,但还是会不厌其烦地问我,只要我睁着眼睛就会和我说话。

有次我想知道时间,但说不了话,就点了点她的手背。她马上就领会了,有种被理解之后,心里有颗太妃糖在四月的阳光里慢慢融化的感觉。

可能是因为我从小就是一个不被怎么关注的人吧,从来默默无闻的,所以在 ICU 里一下子得到那么多关注,竟然觉得还有些开心。我太喜欢那位护士姐姐,以至于后来见到护士都觉得亲切。最大的遗憾是我高度近视,在 ICU 的时候没戴眼镜,一直没看清楚她的样子。妈妈进来探望我的时候,我想让她给我戴上眼镜,可惜她没领会。

那之后妈妈就带着我走上了养生之路——牛初乳、螺旋藻、人参、铁皮石斛我都吃过,活得像个五十岁的老人。我记得从 ICU 里出来的时候,特意回去看了一下它的大门,然后暗暗告诉自己,再也不要进去。

安安:今天死神要吃谁,谁就枯萎

13岁 | 脾脏破裂 | 在ICU超过一百天

初中校门口前面是一条省道,学校为了照顾我们安全通过,每天晚上放学都会有值班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

我就是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被小汽车撞的。

被送到医院的时候,我的瞳孔已经扩散,休克,直接送进了ICU抢救。虽然没有骨折,但是脾脏破裂,听说当时肚子里面全部是血,得先抽了血才能手术。

现在都还记得刚做完手术后的第二天。

当时自己不能喝水,渴得要命,一直闹着要喝雪碧。家里人买了一瓶放在窗台上让我看着,那瓶雪碧我至今还记得,碧绿色的塑料瓶身上贴着伏明霞代言的贴纸,液体晶莹透亮,那一定是全世界最好喝的雪碧。

由于脏器受损,我开始了在 ICU 漫长的住院,连过年都是在医院里。费用由撞我的司机负责,他是一家公司的职业司机,公司帮他买了单。

在里面住得久了,看着一波波病人被送进来,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好好走出去。记得有天半夜送进一个大哥哥,他刚考上大学,和我一样遇上了车祸,抢救了一会儿就宣告死亡。他就睡在隔壁,我能清晰地看到他白皙皮肤上的纹理,但就说没就是没。在他被运走的时候,我故意把脸侧去了相反的方向。

那是我第一次面对死亡,原来年轻人也是可能突然死掉的。ICU 里的我们就像是排排站在一起的小蔬菜,今天死神要吃谁,谁就枯萎。

我在医院瘫痪过一阵子,那时候的腿看起来是正常的腿,但已经失去知觉,再大的力气都提不起来,我以为自己这辈子都不能走路了,生不如死。持续做了很久的复建,第一次站起来的时候,脚底钻心的疼痛,就像站在了一块立满绣花针的木板上。可是我好开心啊,整个 ICU 都被我逛遍了,像死而复生之后,又再次被解放了一次。

后来我不满足在 ICU 逛,住院楼后面有个小花园,我天天都去。后来有一次无意中说起,护工让我不要再去,医院把很多夭折的婴儿都埋在里面。我听了竟然不觉得害怕,反而恍然大悟,难怪那些花那么好看,原来是有生命参与生长的。

可能是那时候看过了太多的死亡,以至于后来我不再害怕它,反而更珍惜活着。就比如我现在已经结婚生子,一个人要带孩子、做家务、照顾骨折的老公,完了还要上班。普通人都觉得要崩溃了,但我觉得还好。

王一碗:我发现人心比死神更难以直视

18岁 | 海绵状血管瘤 | 在ICU五天

四年前,我的颅骨被锯开过,头颅上爬着一条蜈蚣一样的疤。直到今年做了植发,我才看上去像一个正常人。而在这之前的日子,我每天都顶着伤口被人们审视。

高一寒假的时候,我觉得头疼,父母便带我去医院检查。才发现我脑子里有海绵状血管瘤,医生还安慰我,是良性的,有些人一辈子不会发作。但我是被选中的那一个,我的瘤子正好长在语言神经上,后来直接导致我失语。在学校读书,当着同学们的面,我说不出话来,他们还以为我在表演哑巴,就也跟着我学。

有一次和父亲一起外出吃饭,我走着走着就没了知觉,醒来的时候已经在救护车上了。那是我失语后第一次昏倒,不仅如此,我还会抽搐、翻白眼、口吐白沫、四肢无力。我不想死,我连恋爱都还没有谈过。

尝试保守性的手术失败之后,我只能打开头骨做开颅手术。术后我在 ICU 住了四五天,每一天都在发烧,每一天都度日如年,不过我也算是在里面救了一个人。

当时我旁边也有一个术后老人,可能是觉得太痛苦,他在旁边呻吟着想要轻生,才“重生”的我,用尽全身力气嘶吼:“想想你在外面的家人,他们付出了那么多,你这样做对得起他们吗?”他这才平静下来。

那时候我是真的这么想的。做手术是在重庆的春天,我站在床边看那些植物拔节生长,就好像能感觉到自己伤口一点点地愈合。我想出院,想回家,想吃辣,想和朋友们一起春游,我还想再过段时间去游泳,哪怕脑子真的可能会进水。我看着窗户里倒映着一个头顶大沙包的木乃伊,满心期待地笑了。

但当我真正地走出了 ICU,发现疾病的后遗症并不一定是疾病。病愈之后,也未必是变得勇敢和珍惜。一场大病改变了我的性情,因为那道刺眼的疤痕,我很自卑,也很消极,不能很好地面对这个世界,我自找了许多跌宕烦恼。

在医院,我是和死神打交道,但进了社会,我发现人心比死神更难以直视。---

沉微 :因病离开大城市,我以为自己完蛋了

23岁 | 结核性脑膜炎 | 在ICU十五天

去年七月初生病之前,我一直是一个身体很好的人,感冒都很难得有,不知道怎么就被传染了结核杆菌。

我刚毕业,一个人在成都上班。一开始只是周日起床之后头痛,去了小诊所,以为是小问题,便没在意。周一我还照常去上班,受不了的时候就趴一会,但后脑勺一阵一阵的疼,就请假提前回家躺着,那时候外面是白天黑夜我已经分不清了。

一直到了周二早上七点,我稍微清醒了一些,听到有人敲门,便拖着身体开门。看到男朋友,才想起来之前约好了他从杭州坐深夜航班过来看我,他已经在门外等了四个多小时,看到我,他很激动,但我已经无暇反应。

他叫我去医院,我就倔着不去,也不知道自己在坚持些什么。可能是因为钱吧,刚工作一年,工资扣除房租生活费,哪有钱给我生病?想着再躺一会也许会好,刚躺下我就吐了,全身和床上都是,随后我就失去了全部意识。男朋友把我送到了医院。

后来我想起很多年前的一个邻居,在我们当地的小诊所医,去世的时候就十几岁,也是脑膜炎。我不敢想象那天如果男朋友因为我没开门,赌气走了,我会怎样。在成都,没有一个人知道我生了病。

家里人说什么都不让我一个人在外面上班,让我回家考教师和公务员。生病之前我根本没想过要回老家的事情,我喜欢做外贸,想在成都打拼,然后定居。但这次我没有反抗,七月生病,八月出院就回了家。

一开始我觉得很灰心,因为我不想做他们眼里稳定的工作,还是想做外贸,但是一个小县城怎么会有外贸呢?就在希望快要破灭的时候,我收到了某大企业的客户经理的电话。他在网上看到我的简历,说有一个客户在汉旺招人做外贸,我听到汉旺这两个字都惊呆了。我在老家呆了二十年,从没听过有外贸工厂。

后来我去面试,才发现我曾无数次经过现在这个厂门口。原来在我们这个片区,是全国做磷酸盐的基地。这个厂做外贸已经20年,年销售额有一千多万。当时就感觉,这个厂是为我突然出现的。

我生了一场大病,因为那场病离开了大城市。我以为自己一辈子完蛋了,只能当老师或者公务员混日子了,可我没想到自己做着比之前更好的工作,过得更健康,家人也在身边。

有的时候,失去是得到的同义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对患者说“你今天走不了” 这位医生很大胆

常听到医生抱怨:“有的患者宁可信网上的信息也不信我的话。”确实,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有一类患者仗着自己在网上零星搜罗的一些医学知识就敢在诊疗中肆无忌惮地“怼”医生。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前医患沟通不畅、彼此不信任的医疗环境。近日,一名医生仅凭经验就推翻之前的结果,让患者退掉火车票留下再详细检查一遍。什么原因让他提出如此“大胆”的建议?32岁的赵女士从去年年末开始,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排便不尽且反复大便出血

家属不肯放弃治疗,被医生告到法庭,法官还判医生赢了…

家属不肯放弃治疗,被医生告了,法官还判医生赢了!……这事儿发生在美国,具体案例我们稍后说。先说咱国内大势:平时在临床工作中,患者家属基本上是有最大决定权的一群人——入院要家属签字、手术要家属签字、用血要家属签字、抢救要家属签字,连出院也要家属签字……那么,家属意见和医生不一样的时候,听谁的?对咱们中国医生来说,基本上就是……“尊重患者家属意见”。在国外,也有家属VS医生的问题,双方意见冲突的时

医院人来人往,那些勇于直面死亡的人活得更透彻、走得更远

适逢清明前后,朋友圈里多了几篇关于死亡教育的文章。对于医者来说这个字眼并不新鲜,新鲜的是终于有人开始呼吁这个在国人传统教育中被列为禁忌的字眼的重要性了。而这个重要性在医疗界有它特殊的意义。工作中见过太多这样的患者,姑且称之为胆小吧,查房时,一再叙述心中的恐惧:“大夫,我这病没事吧?死不了吧?”“我尿毒症了怎么办?我眼底出血看不见了怎么办?想想就吓死我了!”工作中也见过太多这样的家属,姑且称之为

克利夫兰前CEO:多听患者意见可降低医疗费用

美国的医疗费用一直都是数万亿美元,如何降低高额的花费,实现医疗保健的可持续性,迫在眉睫。针对医疗费用削减问题,专家们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观点:听取患者的意见。在近日举行的《财富》头脑风暴健康会议上,雅培(Abbott)糖尿病护理高级副总裁Jared Watkin的方法是升级产品。Jared Watkin提到:“如果医生不去倾听患者的意见,FreeStyle Libre将继续成为糖尿病管理领域的利基产品

婴儿听力筛查后死亡 医院之责?

死亡不做尸检,能否做医疗事故鉴定?在未行尸检的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中,当鉴定机构在报告中作出“因未行尸检,死亡原因难以认定,该案不具备鉴定条件”,或“无法作出鉴定结论”、“不予受理”,或“中止鉴定”之类的结论时,法官该如何对诊疗行为与患者死亡结果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作出判定?我们从以下案例谈起。2016年10月29日,李某的妻子在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某医院产下一女婴。5天后,按照医嘱,医院为女婴进行

术前风险坦诚相告vs有所保留 你怎么选?

随着近些年时有发生的医患冲突事件,我们对医生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加强医患沟通。如果沟通不到位,患者对治疗风险不够清楚,事后难免引发医患纠纷。而有些医生将病情和风险向患者坦诚相告,却引得患者胡思乱想,最终影响治疗的效果,也可能引发医患冲突。那么,医生们该如何把握术前沟通的度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颌面外科的石冰教授长常年接触唇腭裂患儿及家长,对此深有体会,他表示,在唇腭裂手术前医生一句“裂隙有点宽或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