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麦肯锡对中国医健产业提出5项议题和5大展望
2020-05-04 乐诚铎 亿欧
近日,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 & Company)发布了英文报告《How COVID-19changes the game for biopharma in China》(新冠肺
近日,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 & Company)发布了英文报告《How COVID-19changes the game for biopharma in China》(新冠肺炎如何影响中国的生物制药游戏),在中国新冠疫情渐趋消退的背景下,或者说某种程度上的“后疫情时代”,洞察疫情给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带来的5项议题,并展望未来。此报告第一作者为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中国区医疗健康咨询业务负责人Franck Le Deu(乐诚铎)。本篇对其要点略加总结,进行分享。
疫情带来的5项重大议题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运作模式,给预算带来短期压力,减少了对非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并破坏了市场基本面。同时,随着投资增长的预期和随经济复苏而出台或正在制订的支持性政策,一些新的热点领域显现。医疗健康产业的迫切任务是减轻疫情的短期影响,并为恢复正常后的新图景做好准备。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也是多数全球制药企业的战略重点。中国市场是复杂的,而且随着危机的结束变得更加复杂。对经济增长和医疗支出的预期已经下调,并且公司难以保持对患者正常水平的影响。药品的批准仍在继续,但上市销售面临挑战,这是因为医院受到影响导致患者减少。慢病患者因为能够获得长处方,并且通过零售药店和在线平台获得药品,因而受到的影响较小。
考虑新冠疫情带来的新动态,从中可以归纳出5项重大议题。它们包括多数领域(但非全部)受到约束的医疗预算;随着提供者角色的演变和新渠道的增长,患者流动正在发生变化;对新的市场进入模式(go-to-market model)的需求,考虑到数字供应链挑战的持续出现,以及政府的一系列新政。
这五项主题应被视为当前环境中的风险,但也是潜在的机遇领域。关键在于,生物制药公司现在要评估这些主题的影响,并根据自身立场、能力和愿景做出适当的应对。成功的标志将是一个支持疫情之后的增长、确保未来几年经营灵活性和弹性的提案。随着新冠肺炎危机在中国的消退,生物制药公司可能会仔细考虑影响业务的重要变量是如何变化的,以及可能会如何变化。
01疫情对医疗预算的影响
业界一致认为,新冠疫情将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医疗支出。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在疫情暴发前估计,2020年中国医疗支出将增长到GDP的6.6%,而中国经济将增长5.9%。这些数字产生了6.93万亿元人民币的基线值。考虑到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2020年中国GDP增长更有可能在1%~2.3%之间(据政府统计数据,2020Q1中国GDP同比下降6.8%)。如果要维持医疗支出的预期绝对值,政府需要将支出占GDP的比例提高到6.8%~6.9%之间。如果维持医疗支出占GDP比例为2019年的6.5%,那么2020年的医疗支出将减少3400~4200亿元人民币。
带量采购(VBP,volume-based procurement)的推广可能会在整个2020年持续。同时伴随着对注重效率的政策的关注提升,如近期开展的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试点工作,以及加强对国家医保药物目录中药物价格的审查。
积极的一面是,一些领域的预算可能会增加。在2003年SARS(非典)危机之后,政府宣布对CDC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进行重大升级,要求医院将5%的收入分配到这些方面。对于此次新冠疫情,我们可能会看到类似的行动。在初级保健方面的支出可能会增加(3月26日上海宣布了182家新的发热门诊),并愿意投资于更先进的疾病预防能力。鉴于在疫情隔离期间数字解决方案的重要性,对5G网络和人工智能(AI)的更多支持将是有意义的。这也反映出SARS危机后科技投资增加的模式。
医院患者流量的下降和以往危机的经验表明,行业收入在近几个月将大幅下降。然而,在之前的几次事件之后,很快就出现了反弹。来自SARS危机的数据显示,在疫情暴发后的一年中,北京的门诊流量和住院人数分别增长了22%和28%。医疗保健的支出在随后几年中持续增加。
02转移的患者流
随着新冠肺炎的流行,医院转移资源和能力用于治疗受感染患者。国家卫健委的最新数据显示,2月份全国各地(湖北省除外)的就医人数下降了约40%。三级医院收到的冲击最大,患者数量下降了50%以上。这一趋势与医生调查结果一致,根据麦肯锡在2020年4月与医学界合作执行的医生调查,在较低等级的医疗机构患者数量恢复较快(图表2)。超过90%的医生报告说,在疫情暴发期间,门诊流量受到了负面影响。二级和三级医院受到的影响尤其严重。根据摩根士丹利在4月7日的中国医疗医院月度处方,今年2月,全国门诊量下降60%,处方药销售额同比下降27%。这两项数据现在都已开始恢复,但许多医院仍达不到满负荷运转。
一位医生在接受调研时说:“病人数量正在缓慢恢复。我们正在以30%~40%的能力运转。由于我们是新冠肺炎的指定医院,我们只能为其他病人开发一半的床位”。疫情危机过后,医疗需求将不可避免地正常化(根据非典疫情的经验,约需两年),但患者流量可能继续向中低端医院、在线平台(互联网医院和网上药店)和线下零售药店转移。
03新的市场进入模式
这场疫情的三个关键影响分别为对数字化解决方案的需求日益增长,药房的作用更加突出,以及生物制药公司和医生之间关系的变化,两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减少很多。这些动态已经在塑造行业的许多更广泛的趋势中发挥了作用,即使危机消退,这些动态也不太可能撤退。这意味着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模型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进入图景。
数字平台使用的增加是此次疫情的清晰特征之一,互联网医院和网上药店在提供药品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今年年初,网络处方数量增加了10倍)。在疫情高峰期,通过网络渠道访问国家卫健委直属直管医院的人数增加了17倍。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数字技术的应用,8个省实施了网上基本医保(BMI,basic medical insurance)医疗费用结算。此外,政府扩大了教育网络研讨会和在线指导,例如强调病人在哪里可以获得医疗服务。
生物制药公司和健康科技公司致力于改善数字医疗环境。当跨国公司在疫情期间推出新产品时,他们部署了大量的虚拟支持资源。同时,中国本土健康科技公司努力使他们的服务适应与疫情相关的需求。百度提供免费的“问医生”移动应用,京东健康在全球范围内提供24小时的免费咨询。阿里健康推出了一项免费的在线诊断服务,同样可以在中国及国外使用,并为一些慢病提供送药上门的服务。腾讯推出了“腾讯健康”小程序等互联网服务平台,与多家商业伙伴共同提供综合防控解决方案。好大夫在线网站与21万名公立医院医生合作,发起了一场免费的在线诊断活动。
疫情期间,药店在确保药品供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监管的支持下,它们的责任可能会继续增加。作为回应,制药公司已经开始建立全渠道参与和分销模式,预计这一趋势在未来几个月将继续下去。
考虑到个人接触的障碍,生物制药公司在疫情期间更多地使用了数字和远程工具,帮助医生获得与产品和疾病相关的信息。微信、呼叫中心和远程教育平台起到愈发重要的作用。
04临床开发项目和供应链的中断
即使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药品开发仍在继续。今年1月和2月,没有迹象显示审批出现延迟,监管渠道仍然畅通。国家药监局(NMPA)在第一季度批准了164项申请,而去年同期则为141项。这一趋势表明了NMPA继续推动创新的决心。
与药监审批不同,临床试验出现了中断,这反映了严格的隔离措施和临床医生的缺乏,大多数中断发生在位于湖北的机构。在疫情暴发前,武汉近一半的临床试验是由跨国生物制药公司进行的。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弱,根据临床业务主管的非正式报告,临床试验正在缓慢升温。
在跨国公司拥有设施的所有城市,生产制造都已恢复。然而,工厂是否正在满负荷运转仍然存疑。此外,原料药(API)供应链的全球中断可能会影响中国和国外的生产,尤其可能影响抗生素、糖尿病药物、止痛药和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产能的限制可能对基于价值定价(VBP,value-based pricing)的本地生产参与者(指国家带量集采中标企业)构成挑战,并可能扰乱全球供应链。此外,在仓储和配送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挑战,尤其是生物制品和检测试剂盒,它们需要冷链资源。
05演变的政策格局
医疗政策在疫情之前就已经在变化,在疫情期间继续演变。今年1月,国家医保局(NHSA)发布了关于零售药店如何处理基本医疗保险的新规定,条款包括要求聘用全职药师,以及在店内为基本医保药品设置专区。4月7日,上海市发布了《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5年建立新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该系统将增强该市应对医疗活动激增的能力。它将使用紧急指挥信息框架和智能决策来支持洞察、协调和资源管理。在数字化方面,中国国家卫健委(NHC)发布了一份关于新冠肺炎在线诊疗的通知,旨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建立省级网络医疗服务平台和新冠肺炎防控管理
(2) 整合并发布已注册的互联网医院和互联网诊疗平台
(3) 武汉、上海互联网医院报销试点
二、展望未来
许多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几个月需求将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而且已经出现了令人鼓舞的复苏迹象,3月份处方量上升。然而,此次危机的重大影响和公共资金的压力,促使公司领导者必须对疫情进行评估,并认真考虑如何在中国(乃至全球)开展工作。当下的问题包括业务连续性,支出限制的轨迹,以及如何管理临床试验中断。在衡量中国市场在未来数月乃至数年的演变方面,也存在一些不那么紧迫但很关键的挑战。针对新冠疫情带来的5项重大议题(上文01~05部分),战略聚焦在这些领域将产生重大影响。
01超越公共资金来解决预算限制
医疗预算预计在未来1~2年内将会受到限制。生物制药公司或可通过对一系列场景建模并评估它们对收入模型的潜在影响来应对。企业高管们认为 VBP(基于价值定价)可能是一剂解药,但承认不太可能会有比预期更多的VBP。医疗预算的压力可能会加速推广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在人们对自费和私人医疗保险(PHI)水平不断提高的预期中,生物制药公司可将计划扩展到公共资金之外。到2025年,私人医保(商业医保)将占医疗支出的18%,而2019年只有7%。预计的增长反映出,在更宽松的监管环境和税收激励的支持下,政府的目标是私人医保在医疗支出的占比在未来5年增长4倍,达到29%。在政府支持的迹象中,中国保监会(CIRC)等13部门于今年1月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提倡在社会服务领域推广商业健康保险。技术革新是另一个支持因素,它为消费者提供教育资源和更多选择。约70家保险公司已经扩大了承包范围,将新冠肺炎包括在内。
02适应患者流的新动态
生物制药公司可以调整他们的运营模式,以应对患者流的变化及同时可能加速的分级诊疗。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使用低等级医院和初级医疗机构,公司可能会重新考虑交互资源分配,并考虑新的方法和技术来帮助他们互动。互联网医院的发展需要专门的战略、能力和伙伴关系。这些应该被应用于促进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药品可及性,以及改善患者和医生在多种情况下的体验。
随着药店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生物制药公司可能寻求加强零售大客户管理系统,包括分销商和药师,并提高商业能力。考虑到药店处理的处方量越来越多,药企应该努力支持疾病教育,并确保在需要的时间地点都能买到药。随市场结构的演变,为专业医疗人员提供额外的现场和数字化支持是有意义的。
03重新调整市场进入(GTM)模式
在一个高度竞争的环境中,有必要开发市场进入模式作为差异化的一方面。这样做的最大挑战是打破线下和线上活动的区隔。疫情之前,大部分活动都是线下的。在新的情况下,企业应该转向跨渠道提供服务,这也将反映出需求的长期变化。线上问诊从2012年至2016年增长了49%,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加速增长,到2025年每年可能会超过15亿(包括付费和免费)。疫情过后,可能会有更多机会利用在线服务来解决实际的医疗需求,并增加教育和虚拟援助等服务。实际上,除了新冠肺炎主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地方政府希望数字化医疗能起到更强大的作用。上海和武汉等城市已经在10种慢性病的公共保险政策中增加了线上问诊。
在建立全渠道客户定位时,执行团队应该考虑一系列战略变量,从数字预算到最有效的投资领域。他们还应该研究出如何衡量数字互动的影响,并准备开发外部和内部能力,如数据和分析。除了这些努力之外,他们还可能促进变革,并确保数字工具和流程有效地与现有系统集成。
所有主要公司现在都或多或少地采取了行动。实际上,随着疫情期间活动的激增,一些公司将多达一半的销售预算投入到了数字领域。当公司把所有的销售代表转移到一个数字平台上时,一位总经理称“在两个月内完成了需要两年才能完成的工作”。数字化加速也为长期规划提供了信息。约70%的公司正在考虑线上/线下的销售代表模式,这表明他们正在接受数字化,并知道一旦常态回归,面对面的销售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考虑到这些动态,公司可能会考虑在技术投资上加大投入,并制定在线互动的战略。语音的数字共享将是差异化的一个关键来源,企业将加大全方位客户交互模式的投资,以在内容、响应性、渠道、消息传递、“乐趣”和建议质量等方面展开竞争,既尊重客户,又促进患者和医生之间的互动。
最后,虽然在过去的几个月新上市产品数量大幅下降,但创新领域可能会继续繁荣发展。国家药监局(NMPA)已经通过众多的批准证明了它对支持创新的承诺,并探索了使用真实世界证据(RWE)来支持批准过程。
04临床试验中断的风险管理
随着疫情的消退,临床试验活动正在升温,公司正重新关注缓解策略和风险管理。技术将成为实现虚拟试验、数字监控和后勤保障的关键工具。与此同时,生物制药公司可开发试验场地选择的战略方法,可能会计划总体增加试验场地数量。对于可自行给药的临床试验,公司可以考虑聘请经过认证的冷链物流公司直接送货上门。
新冠疫情的爆发肯定是出乎意料的,这一事实应该为强调对“尾部事件”的应急计划的未来展望提供信息。公司应该制定基于一系列场景的战略,并与监管机构密切合作,指导数据管理,评估临床试验,并减轻潜在的负面影响。
05建设性地参与政策制定
为了促成更健全的医疗生态系统,政府可能会继续发展和加强医疗政策。生物制药公司可以考虑密切参与,以确保了解与准入、创新、保险和技术角色相关的规则可能如何演变。可能的政策举措包括制定新的零售分销标准,特别是药店标准,以及鼓励在线诊疗的立法。可能会有一些举动来鼓励商业医疗保险能力的发展,并促进临床试验场地和数据管理。为了支持创新,国家药监局(NMPA)可能会继续探索新的审批途径。最后,有关部门很可能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关键医疗物资的战略储备,这可能会在短期内提振经营活动。
随着这些政策领域的发展,公司领导层可以考虑与有关部门接触,并相应地调整策略。这将提供一个机会,促进更深的理解,并确保公司完全符合将在未来几年塑造业务的规则。
三、总结
新冠疫情的爆发是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一个决定性时刻,它带来的短期挑战和动态可能会永久地改变产业的面貌。好消息是,随着中国比其他国家更快地走出危机,医疗健康市场仍从根本上保持强劲,并可能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事实上,近期事件的影响可能会增强中国对医疗的承诺。鉴于其他地区面临的严峻疫情挑战,中国可能比疫情暴发前更具投资吸引力。
现在不是犹豫投资策略的时候。生物制药公司可以考虑利用疫情的经验,加速在有前景领域(如数字和零售)的投资,并加强与关键决策者的接触。当GDP和预算压力开始上升时,可能会出现强劲的增长势头。同时,公司必须注意不可避免的风险,并考虑市场基本面的弹性或其他方面。随着疾病负担的演变,公司应确保根据最新趋势进行规划,并在机会出现时为战略投资圈定资源。那些能够成功应对动态情况,并利用数字化潜力的公司,最有可能在未来繁荣发展。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麦肯锡#
70
#后疫情时代#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