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来自非洲的中医:迪亚拉的选择

2018-02-22 袁璐 实习生 郑江洛 刘成硕 澎湃新闻

1984年的冬天,20岁的非洲男孩Diarra Boubacar花了三天时间,从马里共和国来到北京。在北京的机场,他穿着一件单衣,挎一个小布包,冻得浑身哆嗦。大使馆没有接到电报,他只碰到来接肯尼亚留学生的老师,给每人倒了一杯热水。因为语言不通,双方面面相觑。当天晚上,Diarra Boubacar和另外11个同学哭得稀里哗啦。他们将在中国学习几年医术。学校派的工作人员把他们领到一个办公室窗口排

1984年的冬天,20岁的非洲男孩Diarra Boubacar花了三天时间,从马里共和国来到北京。

在北京的机场,他穿着一件单衣,挎一个小布包,冻得浑身哆嗦。大使馆没有接到电报,他只碰到来接肯尼亚留学生的老师,给每人倒了一杯热水。因为语言不通,双方面面相觑。

当天晚上,Diarra Boubacar和另外11个同学哭得稀里哗啦。他们将在中国学习几年医术。

学校派的工作人员把他们领到一个办公室窗口排队,里面坐着一个会说法文的人,问过他的名字后,在纸上写下“迪亚拉”三个字——后来,他在中国办理所有手续都用这个名字。

那时,他一定不会料到,接下来的34年大部分时间都将在中国度过。如果现在让他选,他会选狄仁杰的“狄”。

这里的人们称呼他拉医生,阿迪,黑医生,迪博士,迪拉博士或迪老师。“怎么叫都无所谓,反正我是一个中医”,他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说道。

“黑医生”

大约早上7点半,迪亚拉从50公里外的昆明市区开车到了宜良县第一人民医院。到了办公室,他第一件事是换上白大褂。在这家医院,他的工作是给患者诊断病情,开药和扎针。

一些患者早早地在办公室里等候了。患者落座后,迪亚拉医生示意对方将手平放在脉枕上,先是左手,再是右手。他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轻放在患者的脉搏处。房间里太冷,迪亚拉把双手搓热,再给一个中年男人把脉。

“先问你几个问题哦,小便正常吗?”

“正常。”

“晚上起夜吗?”

“有时喝酒了会起来一两次。”

……

一套问询下来,迪亚拉医生已经摸清了患者的病症,开始给他出药方,“黄芪,15克,当归,15克,桔梗10克……”

接着,一对母女坐到迪亚拉跟前。

“有男朋友了吗?”迪亚拉对女孩说道。

“没有呢。”

“你喜欢什么样的,我给你介绍一个,黑皮肤还是白皮肤的?”

女孩和她的母亲腼腆地笑了起来。

“让我把你调理好,变得漂漂亮亮的,马上就找到男朋友了。”

办公室里排队的患者都跟着笑。

“我不想病人带着痛苦来我这看病,结果又以同样痛苦的面容出去。尽可能把每一个病人当成自己,爱病人如同爱自己” 。迪亚拉习惯和病人开中国式玩笑,让他们忘记痛苦。

但有时他也很会严肃——

女孩和母亲起身离开后,一名年轻男子急急忙忙地坐了下来,他强调自己时间有限,并提出要求:不扎针,只有少量时间吃药。

迪亚拉严正地看着他说:“你的肝问题很严重,如果你连吃药的时间都没有,怎么可能康复?”那名患者哑口无言。

黑色皮肤常让他成为医院里的焦点。一个36岁的女人坐到迪亚拉面前,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看,迪亚拉望着她笑着问:“你是不是怕我?”

“没有……没有……就是……”

“就是什么?”

“就是太黑了。”

迪亚拉听完笑了起来。“其实我是佤族人。”

办公室里的笑声此起彼伏,患者一律说着本地的方言,迪亚拉专注地听着,不时点头。

迪亚拉医生正在为病人看病。 澎湃新闻记者 袁璐 图

一个病人的脸上长满红色的疹子,以为自己是内火所致,迪亚拉告诉他,顽固的疹子是湿气所致。“中医是包括内、外。内包括汤药;外,是外用的膏药,针啊、灸啊、罐啊等等。”病人似懂非懂地点头。 “用完药,你的口不干了,大便通畅了,红疹也会消失。”

病人一个接一个。当天坐诊的十几个小时里,迪亚拉只起身过三次,一路小跑进厕所,其余时间都坐在椅子上。作为外聘医生,他每月有一半的时间在成都的一家医院坐诊,另一半时间在这家医院。

去年下半年,宜良县第一人民医院中医工作室副主任杨勇英初次见到迪亚拉,后者的普通话水平超乎她的意料。

迪亚拉的第一个病人是位老人。拿到处方后,老人凑到杨勇英耳边说:“怎么是个黑人医生啊?皮肤这么黑,我还以为是个白人。”杨勇英默不作声,担心迪亚拉听到。“但后来还是有病人这么说,他都只当玩笑。”

在宜良,迪亚拉的社交圈里只有同事和病人,他给这家县城医院带来了扶阳罐和灸导仪等中医技术。

2017年的最后一个月,迪亚拉带着13位同事到县城郊外一座海拔3000米的山上采药。那天他背着一个大包,蹬着一双并不合脚的鞋子,早上9点出发,攀爬了10个小时。他们采到了野菊花,紫丹参,五爪金龙等几十样草药。

下山后,杨勇英和同事们才发现迪亚拉的膝关节疼得厉害,脚磨起泡,鞋子开成两半。“他坚持自己拿着所有工具,不想麻烦别人”,杨勇英说。“随和,敬业,健谈而友善”是同事对迪亚拉的评价。

在10岁的女儿尼西眼里,迪亚拉是个急性子的父亲。早上6点的飞机,他一定会在凌晨3点出现在机场等候。但面对病人,迪亚拉不急不缓,有问必答,给每个患者看诊的时间在20至30分钟。

在这二三十分钟的时间里,他给每个病人解释病痛原因,教病人回去做艾灸。

迪亚拉的选择

学习中医并不是迪亚拉的首选。那时,他刚到北京,进入北京语言学院学中文,不出意外,他会像父亲一样学习西医。

有一次,他由于病毒感染患了严重感冒,在北京一家医院,医生给他开了中医的汤药方子。那是他第一次喝中药,感觉十分苦涩,汤药里有一颗人参,他喝完汤,把人参丢掉了。护士看到后,告诉他,人参是好东西,要吃掉。迪亚拉才一脸狐疑地嚼了嚼人参。

“既然来中国,我就应该学习中国的中医。”迪亚拉后来找到马里驻中国的大使说,如果不能学中医,他宁愿回国。大使询问中方意见后告诉他,可以学习中医,但有一个条件,到南方城市广州学习。迪亚拉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当他决定从西医转学中医时,他对这门学科了解甚少。和他同一批从马里到中国来的同学阿玛度曾是他最好的朋友,他劝说迪亚拉:“西医是这么好的东西,你为什么要跑去学那些‘巫术’?”迪亚拉并没有理会他的话。

家里的亲戚,朋友,同学都反对,除了迪亚拉的父亲。他是西医出身,在当地的马尔卡拉医院当院长。他对质疑的人说,这是迪亚拉的选择。

迪亚拉有5个兄弟姐妹,父亲给了他们选择的自由。有次,父亲把孩子们叫到身边问:“你们觉得这个家怎么样?”每个人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父亲接着说:“这个家是我和你们妈妈的家,不是你们的家。你们以后自己也会有自己的家,那才是你自己真正的家。你选择的好,你的配偶好,你的家也许会比我现在的家更好。”

由于改学中医,迪亚拉的中文学习时间延长了半年。学完普通汉语、中级汉语、高级汉语之后,1986年,迪亚拉兴致勃勃地前往广州学习中医。

中医和他以前接触的医学教育体系完全不同。很快,他遇到了难题。第一个学期的期末考试,考古汉语和医古文,班里有一半的中国学生不及格,迪亚拉也没通过。

他心里很难受,赶紧和同学四处找资料,买工具书,市面上的《新华字典》、《古汉语字典》、《康熙字典》装满了整整一个书包。那时,他整天都拿着一本字典,跟着当时班上学习最好的男生,泡在教室背书。

为了弄清楚人体的经络和穴位,迪亚拉每天下课都去实验室练习人体解剖。中医中的针灸很考验医生的医术,如果针捏得不紧会脱手,捏得不稳会扎歪。迪亚拉整日带着一块毛巾练习扎针,走到哪儿就扎到哪儿。毛巾之后是肥皂和海绵,从坚硬到柔软,迪亚拉的目标是快而稳,针落不歪不倒。

5年过去,迪亚拉班里的8名外籍留学生坚持学下来的只有两个人,他是其中一个。另外一个留学生后来去进修了一年西医,迪亚拉则继续学中医。

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拿到硕士学位后,迪亚拉感觉“才刚学了一个皮毛”,还没学够。他想继续读博士,但马里那边希望他回国,中断了他的公派留学费用。他没有告诉父母,自己挣钱支付每学期370美金的学费。

1994年,学生迪亚拉从成都中医大学顺利毕业,成为中国首位外籍中医学博士。

放弃苏联选择中国

迪亚拉的家乡在马里第大二城市塞古往南30公里处,那里地广人稀,有一条人工运河环绕,气候宜人。1984年,迪亚拉大学刚毕业,成绩是全省第一,他在父亲当院长的医院里做全科医生,日子过得平淡无味。

当时非洲有不少医学生通过援助项目去到美国、西欧或者苏联、中国继续深造,迪亚拉得到的第一个机会是去苏联学习。但在临行前一天,他决定放弃苏联选择中国。

1960年,中国与马里建交之后,援建了一系列纺织厂、糖厂、皮革厂、制药厂、医院。迪亚拉记得,中国驻马里的医疗队用针灸的方法治疗小儿麻痹症,他站在远处看得目瞪口呆,中国医生神态自若,把一根细针稳稳地扎进病人的腿上,手法娴熟,速度极快,躺在床上的病人也没有太大情绪波动。那大概是他对中国和中医的最初印象。

学西医的父亲是迪亚拉的启蒙老师。平时家里来了病人,父亲会让他取钳子,药箱,给他讲各种药的作用。有一次,父亲做完法医鉴定回到家里,问迪亚拉;“人死了是不是就是死了?”

“当然。”

“那个人死的时候剃光了头,但我今天看到,他的头发有长出来一点点。”

迪亚拉想不明白。父亲告诉他,人虽死亡几天,但体内的部分细胞并没有停止活动。

高中时,他确定自己想成为一名医生。父亲建议他先学药理,当一名药剂师,他不愿意,一心想当医生。“后来才明白,懂药才能当一个很好的医生”,多年后,迪亚拉感慨,中医也是如此,只会扎针不会开药,相当于只学到皮毛。

过去每次回马里,迪亚拉都会在父亲的医院待上几天,用中医给病人治疗疾病。中医需要漫长的学习和实践摸索,迪亚拉说,他以后应该会回到马里,传播中医,发展当地的中医诊疗水平。

无国界医生

1997年的一天,迪亚拉刚从成都的一家饭店出来,走在街上偶然碰到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读硕士时的同学比尔,比尔是比利时人,他正在寻找无国界医生组织项目的团队。

1971年在法国巴黎成立的无国界医生,是一个独立的国际医疗人道救援组织,为受武装冲突、疫病和天灾影响,以及遭排拒于医疗体系以外的人群提供紧急医疗援助。

听完比尔的介绍,迪亚拉也决定加入。

无国界医生的项目让他第一次走进中国偏远的乡村。在云南红河州蒙自县,他翻山越岭开一整天车,寻找被传为麻风病村的村庄。

在云南蒙自的山区,他见到了麻风病人感染病毒后皮肤重度溃烂,手脚严重变形, 很多老人肢体残疾,担心连累别人,离群索居。

迪亚拉向他们解释,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但是传染性并不强,发病率也很低。一般情况下,麻风杆菌不会侵入皮肤,与麻风病人握手、共同进餐,也不会被传染上。

之后十年,迪亚拉常去这些村子给病人包扎伤口、做护理。妻子杨梅也跟着迪亚拉从成都搬到了云南红河州蒙自县生活。

两人是在成都的一座教堂认识的,第一次见面时,20岁出头的杨梅“有点害怕”黑皮肤的迪亚拉,也听不太懂他带着广东味儿的普通话。

后来和朋友的聚会中,迪亚拉经常出现。杨梅发现,这个男人异常热心,有次在公交车上,迪亚拉看到有人抬着一辆自行车,前轮上挂着一把锁,怀疑那人是小偷,硬要下车去追。一旁的杨梅哭笑不得。

三年后的1997年,两人结为夫妻。也是在那一年,杨梅收到了一份来自马里的电报,上面印着法文。那时迪亚拉正在武汉的洪灾现场医疗救援,等回家后看到电报,才知道母亲去世了。

三十年来,中国已经成为迪亚拉的第二故乡,他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宝贵的中青年,在这里娶妻生子,为这里的人们治病疗伤。

上世纪90年代,迪亚拉在红河的一些乡村里跟当地的村医聊天,发现对方的医学知识很匮乏,“我都开始问自己,这些人真的是医生吗?”

2002年,在无国界医生的项目结束后,迪亚拉开始在云南红河州的一些农村培养乡村医生,免费教授他们中医和西医技术。

第一次培训来了60个人,都是从偏远山村里来的村医,怯生生地坐在台下,不太敢发言。迪亚拉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针灸、针、艾条、火罐。村子里没有看病的地方,他就拉来资金在不同的村庄盖了17个小诊所,配上桌子椅子,药柜,药品等。

就像卡夫卡笔下的乡村医生一样,迪亚拉曾“陷于极大的窘境”。有的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他,说他是外国人;有些人会猜测,他是不是有什么企图? “马里人知道中国,但中国人不了解非洲。现在还有一些人,以为非洲就是一个国家。” 这也让他感到困惑。

几年前,迪亚拉的父亲病重,他带着妻子和7岁的儿子回到马里,见到父亲最后一面。两个孩子有时会他问家在哪里,迪亚拉告诉他们,爸爸妈妈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尽管迪亚拉的两个孩子出生在蒙自,但还是比较难融入这里的生活。”儿子在当地上幼儿园时,有一天哭着回家告诉迪亚拉,老师说他是黑人小孩。迪亚拉无奈,只能送孩子上昆明的国际学校。

2003年底,妻子带着儿子搬到了昆明,迪亚拉独自留在了蒙自。

“第一个病人”

在课堂上,迪亚拉经常和学生们说:“你的第一个病人永远是你的第一个病人。你对第一个病人好、处理好了后,会口口相传,后面会有很多零,十、百、千、万的病人会找到你。”

读研究生时,迪亚拉第一次出门诊,那时针灸科室里还有另一个本地医生。挂了号的病人纷纷排队到那个医生门口,迪亚拉诊室门口空无一人。

直到一周后,一个腰疼的老人出现在迪亚拉面前。老人心急如焚地描述了症状,迪亚拉先平抚她的情绪,诊断之后为她扎了针。第二次,老人又带了另一个病人找到迪亚拉。那个星期,迪亚拉治疗了两个病人。

博士毕业后,迪亚拉在成都一家中医院坐诊。隔壁诊室排着长队,他对着空荡荡的诊室守了三天后,一个患者推开了大门,进屋看到迪亚拉,调头就跑走了。迪亚拉追了出去,病人跑到护士跟前抱怨,自己来看中医,“怎么医生是一个黑黢黢的外国人”。

情急之下,迪亚拉向他承诺,如果他的治疗没有效果,就不收费。那个颈椎不舒服的病人半信半疑地接受了治疗。后来,他的母亲和姐姐都成了迪亚拉的病人。

“我没有做错什么,总会有人理解我”,他喜欢中国人的一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没有病人时,他就在病房等着,看书学习。

迪亚拉的老师孙光荣说,迪亚拉是个真正的中医,他“对中医药学真爱,真学,真懂,真用”,对每一样药的作用和组成,都会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

数十年过去,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病人有时会在深夜给他打电话或发微信描述症状,询问应该如何治疗。“他很耐心,真正在听病人说什么。”一位躺在病床上做艾灸治疗的胃病患者说。

许多人称迪亚拉“迪老师”。他身材高大,带着一副略显斯文的眼镜,黑色皮肤掩盖了他的实际年龄,让他看上去年轻十岁。

几年前,一个富有的煤矿主找到迪亚拉,让他给自己中风的母亲看病。煤矿主派司机开着一辆劳斯莱斯从昆明把迪亚拉接到家里,给他母亲扎针。后来,他的母亲病情好转,煤矿主要送迪亚拉一辆车,被他拒绝了。

迪亚拉希望中医能走进每一个家庭里,不分贵贱,“中医本身就是来自民间的,比较接地气的” 。

一天看诊结束,办公室只剩下迪亚拉一个人。他看上去很疲惫,缓慢地眨着眼睛。时钟已经指向晚上7点。他在犹豫,要不要开车回昆明家里。“现在一定堵车。”那天是星期五。

“明天病人应该很多。”

最后,他决定留在县城。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90798, encodeId=ce83290e9804, content=这证明了中医的魅力!,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0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wx.qlogo.cn/mmopen/oLAjfB7s1ib2JlGvwpAibiaovVhfA9DbO7X7JLGGjM4Cic6oMgxLdnuS9piaP9cnG2OwIbkzHvX0qzS1boibyYNqR5vHZu7HQs5EIB/0, createdBy=298d1398341, createdName=lou.minghong, createdTime=Sun Feb 25 10:22:56 CST 2018, time=2018-02-25,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90051, encodeId=b50129005126, content=很好的文章.谢谢分享,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wx.qlogo.cn/mmopen/Q3auHgzwzM4o2XVpJ6449yqDsjibydI5HnJ8MibGxNn4HZiaZib0bdfibbwoz3KQrIyN9AGxq36ZlZRNicYlPfOOWMtwgsajY6mGNFiaPclFdowjD0/0, createdBy=97bd1338592, createdName=清风拂面, createdTime=Thu Feb 22 23:38:52 CST 2018, time=2018-02-22,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8-02-25 lou.minghong

    这证明了中医的魅力!

    0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90798, encodeId=ce83290e9804, content=这证明了中医的魅力!,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0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wx.qlogo.cn/mmopen/oLAjfB7s1ib2JlGvwpAibiaovVhfA9DbO7X7JLGGjM4Cic6oMgxLdnuS9piaP9cnG2OwIbkzHvX0qzS1boibyYNqR5vHZu7HQs5EIB/0, createdBy=298d1398341, createdName=lou.minghong, createdTime=Sun Feb 25 10:22:56 CST 2018, time=2018-02-25,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90051, encodeId=b50129005126, content=很好的文章.谢谢分享,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wx.qlogo.cn/mmopen/Q3auHgzwzM4o2XVpJ6449yqDsjibydI5HnJ8MibGxNn4HZiaZib0bdfibbwoz3KQrIyN9AGxq36ZlZRNicYlPfOOWMtwgsajY6mGNFiaPclFdowjD0/0, createdBy=97bd1338592, createdName=清风拂面, createdTime=Thu Feb 22 23:38:52 CST 2018, time=2018-02-22,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8-02-22 清风拂面

    很好的文章.谢谢分享

    0

相关资讯

2018年中医药领军人才计划 让“岐黄学者”发挥好“头雁效应”

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人才是关键。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日前表示,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启动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遴选100名“岐黄学者”给予重点支持,让高层次人才发挥好“头雁效应”。

中医类医院诊疗量占比达17.5%

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记者田晓航、陈聪)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健康服务业蓬勃发展,老百姓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记者15日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了解到,目前我国中医类医院诊疗量为4.38亿人次,占全国医院总诊疗量的17.5%,中医药服务能力更加凸显。

政策利好频出 中医药进入发展新纪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药板块2017年前3季度营收整体增速为10.19%,净利润增速为10.36%,行业发展态势向好。

2018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李克强、刘延东作重要批示

1月15日,2018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回顾总结2017年中医药工作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取得的成就,并研究部署2018年重点任务。

实地探访全国首家互联网国医馆:大数据赋能中医药

古老的中医智慧与现代的互联网思维,在小桥流水、白墙黛瓦的乌镇正尝试达成一种默契。

重庆中医师承工作再上新台阶,44名中医集中拜师

1月19日上午,重庆市举行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拜师仪式。入选第六批继承工作的22名指导老师与44名继承人举行拜师仪式,标志着重庆在加快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和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中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