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O 2011:≥4个腋下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的局部治疗模式及预后因素分析
2011-09-15 殷文瑾 MedSci原创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乳腺癌研究所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 殷文瑾 柳光宇 狄根红 吴炅 沈镇宙 邵志敏 陆劲松 目的:≥4个腋下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具有高危复发风险。大量研究结果已证实,这类患者即使经过积极规范的治疗仍预后较差。然而,目前有关这类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研究却并不多见。因此,本文旨在探究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乳腺癌研究所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 殷文瑾 柳光宇 狄根红 吴炅 沈镇宙 邵志敏 陆劲松
目的:≥4个腋下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具有高危复发风险。大量研究结果已证实,这类患者即使经过积极规范的治疗仍预后较差。然而,目前有关这类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研究却并不多见。因此,本文旨在探究这类乳腺癌患者潜在的预后因子,并明确其有效的治疗模式,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和启发。
方法:本研究对在我院手术的518例≥4个腋下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描绘生存曲线,Cox 比例风险模型则用于明确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根据腋下淋巴结转移数目,本研究将518例患者分为4-6个淋巴结组(38.22%)和≥7个淋巴结组(61.78%)。与≥7个淋巴结组相比,4-6个淋巴结组的肿块相对较小(P<0.001),且接受改良根治术的患者更为多见(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接受改良根治术和根治术患者的DFS(P=0.2454)和OS(P=0.6428)无显著性差异。然而,亚组分析观察到,根治术可显著改善≥7个淋巴结转移患者的DFS(P=0.0305),同时OS获益也具有临界统计学意义(P=0.547);相反,根治术却未能显著延长4-6个淋巴结组的DFS(P=0.6217)和OS(P=0.7761)。另外,本研究还发现,术后放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 DFS(P=0.0360),且进一步的亚组分析发现术后放疗获益仅见于≥7个淋巴结组(P=0.0107)而非4-6个淋巴结组(P=0.3344)。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腋下淋巴结状态(P=0.001)、肿瘤大小(P=0.005)、术后放疗(P=0.015)和手术方式(P=0.016)是 DFS的独立预测因子;腋下淋巴结状态(P=0.001)、肿瘤大小(P=0.001)和手术方式(P=0.035)同样亦是OS的独立预测因子,而术后放疗则具有临界统计学意义(P=0.099)。
结论:本研究发现,局部治疗包括手术和放疗可显著改善≥4个尤其是≥7个腋下淋巴结转移的高危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因此,对这类患者而言,临床实践中除了应重视辅助全身治疗包括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之外,局部治疗策略同样不容忽视。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淋巴结#
77
#淋巴结转移#
77
#局部#
63
#局部治疗#
67
#预后因素#
61
#治疗模式#
62
#乳腺癌患者#
60
改良根治术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差别不大,今后可能还是以综合治疗为主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