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均陷入博士后危机,如何拯救科研圈的中流砥柱?
2016-01-21 佚名 环球科学
科研职位的缺乏让美国的博士后在学术界的未来岌岌可危。与此同时,世界其他地方的博士后群体也面临着危机。 博士后对于任何国家的科研生产力来说,都至关重要。目前,美国有着相对于其他国家更强的博士后基础建设,博士后也能得到更高的薪资和更多的福利。在美国的大多数大学里,博士后会得到来自全美博士后协会(National Postdoctoral Association)和博士后办公室的支持。
科研职位的缺乏让美国的博士后在学术界的未来岌岌可危。与此同时,世界其他地方的博士后群体也面临着危机。
博士后对于任何国家的科研生产力来说,都至关重要。目前,美国有着相对于其他国家更强的博士后基础建设,博士后也能得到更高的薪资和更多的福利。在美国的大多数大学里,博士后会得到来自全美博士后协会(National Postdoctoral Association)和博士后办公室的支持。但是,近十年内联邦科研基金的有限增长让博士后越来越难以找到终身教职。有限的科研基金也让那些已经成为项目负责人(principal investigator,PI,主要指那些领导科研项目的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的研究人员面临极大的竞争压力。在持续的压力下(产出高影响因子的论文、保住大型科研基金),许多项目负责人不再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博士后,转而把他们视为熟练的劳动力。
与美国的情况相反,中国的研发基金在同期增长了接近10倍,博士后的数量也水涨船高。然而,在中国的博士后的福利和薪资的水平一直保持低位。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大多数中国科学家感到,他们从博士、博士后到独立的研究人员的研究生涯中得到的指导不足,并且中国缺乏有组织的基础设施来解决博士后面临的挑战。如果对博士后的投资持续不足的话,中国和美国作为科研大国的名声都会衰落,而这反过来又会加重博士后面临的问题。
我和我的同事最近调查了博士后的群体、联邦(国家)科研基金、以及中美两国的每年论文发表数量。在1993年和2012年间,中国的这三项指标都出现了惊人增长:国内和国际博士后的数量每年稳步递增;政府资助以每年约18.7%的速率增长,使得这20年间的科研经费增长了2 273%(从70.8亿美金增长至1 682亿美金);论文发表的数量也增长了4倍。美国的情况与中国不同,博士后的数量并没有增长;联邦科研经费每年大约下降0.2%,使得这20年间科研经费整体下降了4.7%;每年论文发表产出保持稳定不变。即使只考虑发表在高影响因子期刊《科学》(Science)和《自然》(Nature)上的论文的话,两者的变化趋势也是如此。
毫无疑问,这三个因素(博士后数量、联邦经费和论文发表数量)之间互有关联。中国的蓬勃向上的趋势和美国相对平淡、甚至略有衰退的趋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为博士后增加经费是否会刺激美国的科学生产力呢?
在一项由哈佛大学医学院主导的调查中,在1990和1999年间由知名度很高的实验室发表的论文中,70%-97%的论文(其中43%的论文发表在《科学》上)的第一作者是博士后。这个趋势在美国延续至今,说明博士后始终是最多产的科研群体。除了论文发表以外,博士后带来了新的研究想法,能够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还帮助项目负责人撰写经费申请材料。
我们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的一个趋势是,有大量的年轻中国研究人员前往美国进行博士后训练。目前在美国的一半博士后不是美国公民,仅持有临时签证。而在中国,只有11%博士毕业生继续在中国的科研院所或高校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而许多人选择去美国。一些中国研究人员在更早的职业训练阶段出国;在美中国籍的研究生数量在1987至2010年间增长了至少3倍。中国现在是美国科学博士研究生的最大来源国。众所周知,中国为研究生提供的薪资福利相当低,这迫使有才华的年轻研究员前往国外寻找博士后的机会。而从另一方面来讲,汉语对外国留学生来说是一个语言障碍,妨碍了国际博士前往中国进行博士后研究。与此相反,国际研究生更愿意去美国,因为他们相信美国能提供比祖国更好的职业晋升机会。美国也能够提供较高的博士后薪资和福利,而美国的文化的多元性也使得外国博士生比较容易融入美国的环境。
但是,在美国的博士后在找寻终身教职时也面临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相较于聘用终身科学家而言,项目负责人和一些科研资助机构更乐于雇佣博士后,而这背后的原因,部分要归结于博士后相对低廉的工资和较高的研究产能。最近的一项研究估计,只有大约15%的在美博士后能获得助理教授职位,而另一项研究则发现,结束博士后研究后的博士后失业率翻了超过一番,从2008年的4%提高到了2012年的10%。
如此一来,薪水较低的博士后年限反而变长了。以前博士后职位一般在1到2年左右,而如今的博士后在职时间则为3到5年。其他人则被从事学术研究的前景所吓跑,转而投奔企业,或者干脆放弃从事基础研究。
为了保持一流研究的高产出,中美必须实施重大变革。中国必须将更多的科研经费用于支付博士后的薪资并提高科研训练的质量,而美国则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并需维持现有的博士后水平。另外,这两个国家应当为博士后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并向国内和国际研究人员开放所有的博士后奖学金项目。
在大学也需要变革。学术机构应当教授学生科研职业生涯、合作研究以及时间和实验室管理的相关知识;修订甄选研究生的标准,确保只招收最优秀的申请者;调查何种学生更适合企业或者学术界,然后相应地设计研究生项目。此外,如果科研机构无法或者不愿意提供新的助理教授职位的话,他们应当另设永久科研岗位。
最近中美两国的趋势让博士后无法体现出自身的价值,甚至找不到工作。这最终会让优秀的人才放弃科研,并且限制、甚至阻止科学的进步。我和我的论文合作者认为,采纳上述建议能够提升全球博士后群体,乃至科研群体的水平。(撰文:Muhammed Z. Ahmed 编译:徐寒易)
本文作者 Muhammad Z. Ahmed是佛罗里达大学食品与农业科学研究所热带研究和教育中心的博士后研究员。他曾在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以及中国华南农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参考文献
1. Ahmed, M. Z., Plotkin, D., Qiu, B. L., & Kawahara, A. Y. (2015). Postdocs in Science: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2. Insall, R. (2011). Career postdocs increase scrap heap. Nature, 471(7340), 578-578.
3. Vogel, G. (1999). A Day in the Life of a Topflight Lab. Science, 285(5433), 1531-1532.
4. Zeng, W. (2008). China's challenge. Nature, 452(7190), 1028.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博士后#
58
科研转化慢了
245
没办法啊
145
体制问题
182
牛
155
en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