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Adv Sci:代谢调控成骨新机制

2018-03-23 佚名 深圳先进院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管敏研究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王俊峰研究组合作,在代谢调控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管敏研究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王俊峰研究组合作,在代谢调控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细胞治疗,特别是在骨修复与再生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柠檬酸盐是骨微结构磷灰石纳米晶体的重要成分,影响骨的强度、硬度及韧性。但当前研究对骨中柠檬酸盐产生和沉积的机制尚不清楚。

MSC分化与细胞糖脂代谢密切相关,柠檬酸是细胞线粒体三羧酸循环的重要中间产物。在该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液体与固体核磁共振技术,通过13C同位素标记追踪及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发现磷灰石中的柠檬酸盐来源于MSC成骨分化后期三羧酸循环过程的葡萄糖氧化代谢中间产物,并揭示了MSC吸收利用锌离子调节成骨分化的Runx2/Osterix/ZIP1分子信号机制,此正反馈通路进一步促进了柠檬酸盐沉积与骨磷灰石形成。该研究首次发现了骨微结构中柠檬酸盐的产生来源,揭示了代谢调控及代谢中间产物参与骨形成的新机制,同时为锌离子作为活性成分制备骨修复新材料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关研究成果以Runx2/Osterix and Zinc Uptake Synergize to Orchestrate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and Citrate containing Bone Apatite Formation(Runx2/Osterix与锌离子协同调控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及柠檬酸代谢形成骨磷灰石)为题,发表在《先进科学》上。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深圳市科技计划及孔雀团队等的资助以及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核磁共振谱仪系统的支持。

原始出处: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51695, encodeId=924e135169513,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e95954093c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成骨#</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4093, encryptionId=e95954093cd, topicName=成骨)],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4c37265, createdName=zhaojie88, createdTime=Sun Mar 25 04:17:00 CST 2018, time=2018-03-25,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8-03-25 zhaojie88

相关资讯

Stem cells:子宫内膜异位灶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组织的异位生长,传统认为是月经逆行导致的。现有研究人员进行实验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灶的细胞是否可进入血液循环发生血液传播?研究人员将DsRed+小鼠的子宫内膜组织种植于DsRed-小鼠的腹腔以建立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研究人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的血液中发现DsRed+细胞。循环的供体细胞可表达CXCR4和间充质干细胞(MSC)生物标志物,但无造血干细胞标志

Stem cells:间充质干细胞不能适应低糖环境,细胞内糖储量迅速耗竭,可解释为何移植后间充质干细胞存活率低。

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组织工程(TE)中具有相当大的潜力。但是,进行外源性干预时存活率低,限制了MSCs的治疗潜力。既往研究表明葡萄糖(glc)缺乏(缺氧不是)对人类MSCs来说是致命的,因为在人类MSCs(hMSCs)移植过程中,葡萄糖充当其促存活和促血管生成分子。但,目前尚不明确移植过程中MSCs通过哪条能量代谢途径来代谢glc,是否存在可代替glc的能量营养?更重要的是,hMSCs内是否

Stem cells:激活AKT-mTOR信号,可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肌腱发生过程。

由于目前对肌腱发生过程的认识有限,在临床上肌腱修复仍有一定困难。I型胶原(胶原I)和其他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对肌腱的分化和稳态均至关重要。当前关于肌腱发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肌腱的转录因子,而在转录水平调控肌腱发生的信号仍存在很大未知。有研究人员发现雷帕霉素(mTOR)信号的机械性靶点可被原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激活。在间充质干细胞(MSCs)形成肌腱的过程中mTOR的表达上调。

Cell Death Differ: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和疾病治疗的重要机制

近期,国际学术期刊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在线发表了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院(暂名)时玉舫和王莹研究团队题为“Kynurenic acid, an IDO metabolite, controls TSG-6-mediated immunosuppression of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的研究论文。该团队利用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鼠

Stem cells: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脑源性神经保护因子/雷帕霉素信号通路增强自噬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一种严重的新生儿疾病。但目前的治疗策略尚不能有效治疗HIE。既往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脑损伤具有神经保护性作用,但其潜在机制尚不明确。研究人员通过在HI环境下于体外共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和MSCs发现,MSCs有助于增加培养基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自噬标志物(LC3II和Beclin1),并减少细胞死亡(乳酸脱氢酶水平)。研究人员利用移植了MSCs

Stem cells:TLR4-PAR1轴调控实验性细菌性肺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和治疗作用

现已发现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肺炎和肺损伤的实验模型中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Naceen Gupta等人对Toll样受体4(TLR4)和蛋白激酶激活受体1(PAR1)通路对间充质干细胞(MSC)在肺炎的小鼠模型中存活和治疗活性的作用进行研究。分离来源于TLR4-/-和R41Q-PAR1突变小鼠的MSCs,检测突变的特异性通路,在体外细胞毒性刺激下,对MSC存活情况的影响。此外,并利用一大肠杆菌肺炎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