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Circulation:PCI后抗血小板治疗或无需监测血小板功能

2014-06-09 清热解毒2号 丁香园

尽管治疗期间血小板高反应性是冠脉疾病患者的一项缺血风险标志,且生物信息可用于调整抗血小板治疗,但在比较冠脉支架治疗患者未监测血小板功能(标准抗血小板治疗)与血小板功能监测(根据结果调整治疗)的随机研究中,一些随机研究发现两组临床结局无明显差异性。 2012年的ARCTIC研究有其独到之处,在介入治疗前就寻找和治疗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反应性差的患者,以期预防围手术期事件和远期事件。从介入治

尽管治疗期间血小板高反应性是冠脉疾病患者的一项缺血风险标志,且生物信息可用于调整抗血小板治疗,但在比较冠脉支架治疗患者未监测血小板功能(标准抗血小板治疗)与血小板功能监测(根据结果调整治疗)的随机研究中,一些随机研究发现两组临床结局无明显差异性。【原文下载】

2012年的ARCTIC研究有其独到之处,在介入治疗前就寻找和治疗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反应性差的患者,以期预防围手术期事件和远期事件。从介入治疗前的随机化到1年随访,血小板功能监测并未改善缺血结局。早在随机分组前,大部分的事件为围手术期心肌梗死。

然而,血小板高反应性个体化治疗能否改善冠脉支架治疗患者出院后1年内的二级预防仍然未知。

近期,来自巴黎大学的Gilles Montalescot等对ARCTIC研究进行了一项界标分析,时间点为患者出院后,以评估患者1年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卒中或紧急血运重建组成的复合终点,同时也评估预先设定的次级终点。相关文章在线发表于近期的Circulation杂志。

在ARCTIC试验中有2440例患者冠在脉支架置入前随机分配至以下两组:1、接受血小板功能检测(监测组),并对未达到抗血小板治疗最佳应答者调整药物;2、以传统策略治疗(传统组),未监测血小板功能,不调整药物或改变药物剂量。

出院后界标分析显示,监测组和传统组分别有8.6%和7.9%的患者出现终点事件(HR 1.105; 95% CI [0.835;1.461], p=0.48);同时,两组支架内血栓和紧急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分别为4.4% 和4.5%(p=0.99)。两组心肌梗死、卒中等缺血终点事件无区别。监测组和传统组主要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和2.8%( p=0.11),轻微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2.3%和 3.4%(p=0.10)。

作者认为,对于接受冠脉支架治疗的患者,通过血小板功能测试检测血小板高反应性、进一步调整用药不能减少缺血事件复发,且治疗期间血小板的高反应性不是PCI后再次介入治疗的危险因素。

原始出处:

Montalescot G1, Rangé G2, Silvain J2, Bonnet JL2, Boueri Z2, Barthélémy O2, Cayla G2, Belle L2, Van Belle E2, Cuisset T2, Elhadad S2, Pouillot C2, Henry P2, Motreff P2, Carrié D2, Rousseau H2, Aubry P2, Monségu J2, Sabouret P2, O'Connor SA2, Abtan J2, Kerneis M2, Saint-Etienne C2, Beygui F2, Vicaut E2, Collet JP2; ARCTIC Investigators.High On-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 as a Risk Factor for Secondary Prevention After Coronary Stent Revascularization: A Landmark Analysis of the ARCTIC Study.Circulation. 2014 May 27;129(21):2136-43.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13.007524. Epub 2014 Apr 9.【原文下载】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