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Alzheimer&Dementia:通往大脑的窗口——视网膜内层与痴呆症发病风险的关系

2023-08-10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视网膜成像工具可能是研究痴呆症早期病理生理学的信息生物标志物。

开发研究痴呆症早期病理生理学的新方法势在必行。然而目前的检查方法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例如,磁共振成像和脑脊液蛋白质生化定量的局限性在于这些方法昂贵、侵入性强、耗时和/或无法直接定量神经元结构。视网膜被认为是通往大脑的窗口,因此可为研究临床痴呆症早期病理生理学中的神经退行性病变提供机会。这种变化包括视网膜内层变薄,即黄斑视网膜神经纤维层(mRNFL)和黄斑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mGCIPL)变薄;而且可能在临床痴呆症发病前就能检测到。

据推测,mRNFL 厚度降低反映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的缺失;而 mGCIPL 厚度降低则反映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体和树突)的缺失。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根据较低的视网膜内层厚度估算出的视网膜神经变性是否与全因痴呆症和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有关。

来自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学者利用四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中未发表的数据进行了个体参与者数据荟萃分析,这些研究共有 69,955 名参与者(n = 1087 例全因痴呆症病例;n = 520 例阿尔茨海默病病例;随访时间中位数 [四分位间范围] 11.3 [8.8-11.5] 年)。结果发表在Alzheimer&Dementia杂志上。

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一般基线特征为:平均年龄(标准差)58.1 (8.8)岁;女性占47%。经调整后,基线黄斑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mRNFL)较低与全因痴呆症和注意力缺失症发病率分别高出10%和11%有显著相关性。基线黄斑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mGCIPL)较低与上述结果无显著相关性。经过全面调整后,较低的基线 mRNFL 厚度与较高的晚发性痴呆症发病率显著相关(1.08 [1.01; 1.16]),与较高的血管性痴呆症发病率在数值上相同,但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

综上,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视网膜神经变性先于临床痴呆发病。视网膜成像工具可能是研究痴呆症早期病理生理学的信息生物标志物。

原始出处:

Associations of inner retinal layers with risk of incident dementia: An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analysis of fou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https://doi.org/10.1002/alz.1316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BMC MED:You are what you eat——炎性饮食与痴呆风险增加、海马体积减少明显相关!

这项队列研究结果提示DII越高,患全因痴呆症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的风险越高。

JAHA:房颤与痴呆之间因果关系的遗传证据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该研究的结果为基因预测的房颤与缺血性卒中和低心输出量介导的痴呆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

最新研究显示,喝咖啡或预防痴呆,可抑制Tau蛋白聚集

该研究显示,喝咖啡或可降低痴呆风险,体外和细胞实验证明,咖啡化合物可以抑制Tau蛋白聚集,而这一过程被认为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有关。

证据来了!中国学者十年队列研究发现,坚持每天做家务,痴呆风险降低51%

该研究显示,在持续十年的队列中,与不经常做家务的人群相比,几乎每天都做家务的人群痴呆发生率降低51%,在中国老年人群中,经常做家务与降低痴呆发病率相关。

JAMA:突破!痴呆减缓35%,礼来公布Donanemab三期数据

该研究显示,Donanemab可使认知能力下降速度减缓35%,从轻度认知障碍进展为轻度痴呆或从轻度至中度痴呆的风险降低39%。

Neurology:基线代谢谱与卒中、痴呆及脑小血管病变影像标志物的关系 

在这项大规模代谢组学研究中,发现了与卒中、痴呆和小血管疾病的MRI标志物相关的多种代谢物。进一步的研究可能有助于个性化预测模型的发展,并为机制途径和未来的治疗方法提供见解。

拓展阅读

BMC Ophthalmol:OCT检测2型糖尿病早期脉络膜和视网膜改变及其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该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T2D)患者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结构变化及其与糖尿病肾病(DKD)的关系。

ACTA NEUROPATHOLOGICA:前颞叶变性患者视网膜中的TDP-43病理学

本文发现为视网膜TDP-43聚合提供了机会,作为FTLD-TDP的生物标志物,使用非侵入性视网膜成像技术,目的是诊断和监测FTLD-TDP的进展。

JAMA Psychiatry:精神分裂症患者视网膜神经和血管完整性存在差异

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个体的视网膜神经和血管完整性存在可测量的差异,且差异主来源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尿病和高血压患病率较高。

自我报告的羟氯喹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的准确性

羟氯喹(HCQ)是一种有效且通常耐受性良好的抗炎药物,但视网膜毒性是一种潜在的副作用。

BMC MED: 基于深度学习的视网膜生物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预测中的验证

Reti-CVD有可能识别出10年CVD风险≥10%的个体,这些个体有可能从早期的预防性CVD干预措施中获益。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