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问题,新争议——第98届美国胸外科学会年会热点回顾
2018-05-08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王春生 胡馗 季强 杨守国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
当地时间4月28日~5月1日,第98届美国胸外科学会(AATS)年会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市会议中心举行。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心胸外科学术会议,本届AATS照例吸引了大量心胸外科医生参与,学术交锋激烈、内容新颖前沿、形式丰富多样。以下为本届大会热点报道。
当地时间4月28日~5月1日,第98届美国胸外科学会(AATS)年会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市会议中心举行。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心胸外科学术会议,本届AATS照例吸引了大量心胸外科医生参与,学术交锋激烈、内容新颖前沿、形式丰富多样。以下为本届大会热点报道。
5位中国学者新晋成为AATS会员,其中1位来自心外科,4位来自胸外科,分别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王春生教授、胸外科谭黎杰教授,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陈昶教授、姜格宁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刘伦旭教授。
会前会精彩纷呈
会前会是AATS年会的一大亮点,内容为组委会安排的邀请报告,主要是针对年轻医生的培训,涵盖相关疾病基本技术的讲解以及职业规划指导等。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约瑟夫•吴(Joseph Woo)教授介绍了主动脉成形技术,加拿大多伦多总院的蒂罗内•戴维(Tirone David)教授介绍了保留瓣膜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术,David教授认为根部替换使用直血管而非带窦血管,其耐久性更好。约瑟夫•科切利(Joseph Cocelli)教授介绍了生物瓣带瓣管道替换术(Bio Bentall)的应用,Cocelli教授认为Bio Bentall是未来瓣中瓣(valve-valve)技术的最佳方案。除学术报告,大会还安排了“Cardiothoracic Careers College”(心胸职业学院),邀请著名的心胸外科专家进行报告,内容包括年轻心胸外科医生的职业规划、如何找工作、如何在手术室学习、如何发表学术论文、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如何在工作和私人生活之间找到平衡点等。
介入瓣膜仍是热点
针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在中低危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越来越多,但主要争议的焦点仍然是介入瓣膜的耐久性问题。本次大会呈现的结果显示,对于中危单纯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而言,新型无支架快速释放瓣膜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TAVR,TAVR在中危患者中的运用仍需进一步研究论证。
on-pump与off-pump CABG争议不断
针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的接受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off-pump)CABG与体外循环心肺转流术(on-pump)CABG的争议,也是一个热度不减的话题。ART试验结果表明,on-pump CABG与off-pump CABG二者5年临床结果无显著差异。但来自韩国的一项多中心、大样本、长期随访(>10年)的倾向性配对研究认为,on-pump CABG优于off-pump CABG。另一项研究的结果显示,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off-pump CABG较on-pump CABG并无更多获益。
瓣膜病变合并房颤的处理
对于二尖瓣病变合并房颤的处理,与会报道一致认为二尖瓣手术同时行房颤迷宫术是安全有效的。争议焦点在于实施房颤迷宫术时,采取双房消融还是仅进行左心房消融。尽管多数与会专家更倾向于双房消融术,但也有部分专家列举数据证明仅行左心房消融也能取得双心房消融的效果,并发症更少。
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治疗
二尖瓣置换术(MVR)与二尖瓣成形术(MVP)也是热点话题之一。有研究认为MVP术后复发率高,故保留全部瓣下结构的MVR应该更有优势。但更多与会专家倾向于支持MVP,这部分专家强调左心室、乳头肌的形态功能改变在缺血性二尖瓣反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着眼于左心室-二尖瓣瓣环不匹配问题,提出二尖瓣瓣膜成形的同时可能需要合并乳头肌处理和/(或)左心室室壁处理。大会还报道了一项采用二尖瓣钳夹术(MitraClip)治疗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案例,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近中期结果。
主动脉外科热度持续不减
Cocelli教授介绍了马凡综合征患者根部处理的前瞻性、多中心对照研究3年随访结果,指出保留瓣膜和瓣膜置换的根部手术3年后,患者生存率和瓣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无显著差异。Cocelli教授表示将继续随访20年,观察远期结果,期待其远期结果的发布。密歇根大学的波•杨(Bo Yang)教授介绍了血管内开窗/支架或延迟开放手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严重器官灌注不良处理的20年经验,Yang教授认为对于合并严重器官灌注不良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早期的“经血管内再血管化”可能是有价值的处理方式。
创新论坛聚焦前沿
创新论坛也是AATS大会的一大看点,创新论坛邀请在器械发明、仪器研发等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心胸外科医生如伦道夫•奇特伍德(Randoloh Chitwood)等以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相关管理人员、器械厂商主要负责人等,共同探讨外科医生的创新之路、人工智能在将来的运用、如何推广心胸器械设备、大公司如何保持创新等热点话题。
中国研究再登AATS舞台
在本届AATS年会上,王春生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受邀进行大会发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读博士、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外科主治医师胡馗博士代表团队进行了现场报告。胡馗博士介绍到,Loeys-Dietz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病,病变主要累及头面部、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等。胸主动脉夹层及颅内出血是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与知晓率更高的马凡综合征等其他遗传性结缔组织病相比,Loeys-Dietz综合征患者主动脉累及的范围更广,病情进展更快,未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平均寿命仅26岁。然而,Loeys-Dietz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尚缺乏有效的研究模型。
自2013年中国首次确诊并成功治疗第一例Loeys-Dietz综合征患者以来,王春生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遗传性主动脉疾病的研究。王教授团队创新性地将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技术与疾病模型相联系,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Loeys-Dietz综合征患者的特异性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疾病模型,为Loeys-Dietz综合征的研究提供了新平台。同时,运用该疾病模型,初步阐述了Loeys-Dietz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为Loeys-Dietz综合征治疗靶点的筛选及药物疗效的验证提供了理论依据。该报告在本次AATS年会上,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王春生教授将带领团队继续对遗传性主动脉疾病进行深入研究,从多角度深层次进行挖掘,力争寻找到具有干预价值的靶点,筛选出疗效确切的药物,最终实现精准治疗。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学习了.很有收获!
77
谢谢了.学习
71
厉害.我的哥
72
学习了.谢谢分享.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