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骨髓移植术后患者房水中检出淋巴瘤细胞
2023-05-26 宋珊珊 等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长海医院 “检验医学”公众号 发表于上海
本文报道一例房水细胞学检查,涂片瑞吉染色镜检查见淋巴瘤细胞,提示该患者移植后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复发的诊疗过程,对临床为患者及早干预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前 言
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T-ALL)和T细胞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是一种前体T细胞(淋巴母细胞)肿瘤,在形态和免疫学上具有母细胞及早期T细胞分化特征,是同一病变谱系的两端,但具有明确的基因表达谱差异。总体上80%~90%的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是T细胞表型,形态学由大小不一、染色质细腻而分散、核仁不清晰或可见的母细胞构成。
T淋巴母细胞瘤是血液系统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目前房水中查见淋巴瘤母细胞瘤病例极为少见。本文报道一例房水细胞学检查,涂片瑞吉染色镜检查见淋巴瘤细胞,提示该患者移植后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复发的诊疗过程,对临床为患者及早干预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案例经过
患者,男,21岁,2020年12月底无明显诱因腹胀,腹泻,乏力,后体温逐渐升高,伴下肢阴囊水肿,于2021年1月6日某院急诊查血常规,外周血涂片示淋巴细胞89%,以原幼淋巴细胞为主,可查见幼红细胞,骨髓形态学原始细胞占81%,骨髓流式:异常细胞占56%,表达CD2,CD7,CD38,cCD3,部分表达CD10,CD13,cCD79a,少数表达CD3,考虑为表型异常的T淋巴细胞,不排除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母细胞瘤白血病,根据实验室检查治疗临床诊断为急性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
经积极治疗完全缓解后,于2021年6月9日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6月10日输注供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19天粒系造血恢复,33天巨核系造血恢复。门诊随访,于2021年9月28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视力骤降、失明,10月出现右眼前房积血,后两眼压增高并继发性青光眼失明收住眼科,经多次房水检测提示原发病髓外复发,同时因左颈部淋巴结肿大,活检病理诊断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于2021年12月06日转住血液内科。
入院前检查
既往史:2021年1月临床诊断为急性T淋巴细胞母细胞白血病,经积极治疗2021年4月完全缓解。6月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移植后粒系、巨核系造血恢复。2021年10月因患者右眼视力骤降、失明,右眼前房积血,右眼继发性青光眼,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入住眼科。因确诊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骨髓移植术后复发转住血液内科治疗。
体格检查:①远视力:右眼光感,左眼0.8,矫正均无提高。双眼结膜充血;右眼角膜雾状水肿;前房积血上方白色絮状混合物。左眼角膜透明;虹膜纹理清晰,,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位置正常,透明;玻璃体混浊+;眼底视盘边界清,色红,黄斑中心凹反射未见,视网膜平伏。眼压:右眼29.6mmHg,左眼9.2 mmHg。
②左侧颈部以及左侧下颌多发淋巴结肿大,大小约为3.2cm×1.2cm,质软,边界较清,表面皮肤颜色正常,无压痛。
辅助检查
①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62.15×109/L,淋巴细胞细胞84.2%,血小板计数54×109/L
②PET-CT示:左下颌淋巴结肿大伴FDG摄取增高,左侧第5前肋处胸膜增厚伴FDP高代谢,均考虑为肿瘤浸润可能。
③骨髓形态:ALL-CR骨髓象;TCRV β提示CD3阳性细胞未见明显单克隆;流式MRD提示可疑细胞群约占有核细胞0.469%,该群细胞cCD3少量+ CD5- CD19-CD33-CD34-Ctdt-CDladim,MRD可能性大。
④B超:双眼玻璃体混浊,右眼玻璃体积血、机化、急性渗出可能
入院诊断
1、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半相合移植术
2、化疗后骨髓抑制
3、巨核系造血恢复不良
4、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5、右眼前房积血
6、右眼继发性青光眼
7、左眼前葡萄球菌炎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
①取房水送检验科进行常规细胞学检查,涂片瑞吉氏染色查见淋巴瘤细胞(见图1A-D)。房水检测结果提示原发病髓外复发。
图1 淋巴瘤细胞(箭头)体积约10-16um,最大者约20um,胞浆淡蓝色,常见瘤状突起,胞核圆或椭圆形,核染色质较细致,分布均匀致密,核仁不清晰。
②房水MRD流式:异常细胞占有核细胞41.449%,该群细胞CD8+CD99+cCD3dimCD2+CD7+CD1a-CD10+CD3-TCR-CD8-CD4-CD5-CD3-,提示T细胞来源,免疫表型异常,考虑淋巴瘤髓外复发。
③左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诊断:T母细胞淋巴瘤。
④骨髓细胞学诊断:提示原发病骨髓复发,白血病细胞45.69%。骨髓流式示异常细胞36.173%
⑤全科讨论后诊断:T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移植后早期复发。
治疗方案及措施
全科病例讨论后认为 常规治疗无有效方案,施行再次采集供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制备CD19-CART,等待期间予VEN+F+CVAD方案挽救化疗,腰穿+鞘注治疗中枢白血病,同时眼部放射治疗2期共38.6Gy。经治疗患者眼部情况改善,可以视物。
最终诊断
1.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移植术后复发
2.多发淋巴结进行性肿大伴全身疼痛
3.化疗后骨髓抑制
4.巨核系造血恢复不良
5.多器官功能衰竭
检验案例分析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是血液系统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眼部侵犯少见,房水中检出淋巴瘤细胞极为少见。该例患者为T母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移植术复发后,在房水中检出淋巴瘤细胞,此类细胞形态中等大小,多数瘤细胞较正常淋巴细胞大,较容易辨认。
体液常规细胞学检查简便快速,可以及时向临床提供报告,该病例是在常规细胞学报告到临床后,再进一步完善其他检查,最终确诊为T母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复发,临床对患者及时干预治疗,使患者视物改善。由此可见,体液常规细胞学对临床疾病诊断应用的不可或缺的价值。
临床案例分析
T细胞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是起源于不成熟前体T淋巴细胞的高度侵袭性恶性肿瘤,好发于青少年和青壮年,该疾病发病率低,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约占2%[1],但有着较高的复发率和病死率,临床表现为受累范围广,进展凶险。
目前其病因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明确,目前研究发现,理化因素,遗传因素导致DNA突变是T细胞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对于难治性的患者推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4],但移植效果较差,复发率较高,患者常预后不良。
而该患者以右眼视力突然下降,失明,房前积血为移植后复发的首要临床表现,及为少见。临床结合患者病史,第一时间怀疑积血性质,抽取房水进行体液细胞学检查,经瑞吉氏染色查见淋巴瘤细胞,明确了临床移植后髓外复发的诊断,为患者有全面检查和诊治争取了时间。
知识拓展
临床多有报道原发性眼附属器B细胞淋巴瘤,而眼房水中检出T细胞淋巴瘤细胞鲜有报道,T细胞淋巴瘤好发于淋巴结及全身淋巴组织,临床表现复杂,恶性程度高。T淋巴细胞迁移到前房的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淋巴瘤细胞被隔离在长的后睫状血管中,通过虹膜血管进入前房。
该患者移植后出现的症状为右眼前房积血积脓,临床为诊断房水性质,送检体液常规细胞学检查,检出淋巴瘤细胞。T母细胞淋巴瘤(T-LBL)占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病例的85-90%;T母细胞白血病(T-ALL)临床表现为外周血大量循环肿瘤细胞导致白细胞计数显着增高,骨髓也同时累及,此外也常伴纵隔肿块、淋巴结和肝脾肿大。由此使我们能够理解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是同一病变谱系的两端。
案例总结
近年来,通过体液细胞学检查查见细胞形态学异常,辅助临床诊断取得了较大进展,本例对血性房水进行细胞学形态镜检查见典型淋巴瘤细胞,怀疑患者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移植术后复发,与临床医生联系,临床对患者全面检查,发现患者左部淋巴结肿大,遂进行活检,病理结果:异常细胞中等大小,弥散性分布,免疫组化证实为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骨髓流式示异常细胞36.173%,该患者T母细胞白血病髓外髓内全面复发,且该疾病恶性程度高,愈后较差。综上所述,临床实验室应重视体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体液标本相对容易得到,检验医(技)师对体液标本进行恶性程度分析,包括是否血性,蛋白含量,细胞总数及有核细胞数,离心取沉渣瑞姬氏染色后,综合分析沉渣背景,细胞来源,可快速提供较明确的临床诊断依据,为进一步完善临床综合性诊治带来裨益。
专家点评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长海医院检验科 周道银教授
淋巴瘤好发于淋巴结及全身淋巴组织,于房水中检出淋巴瘤细胞十分少见。该患者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移植术4个月后视力模糊骤降,房水积血,临床为鉴别房水性质,送体液常规细胞学检查,查见典型淋巴瘤细胞。体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诊断该疾病复发过程中快速提供了诊断依据,发挥了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The Non-Hodgkin s Lymphoma Classification Project.A clinical evalu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lymphoma study group classification of non-Hodgkin s lymphoma.Blood . 1997
[2]Tubergen D G,Krailo M D,Meadows A T,et al.Comparison of treatment regimens for pediatric lymphoblastic non-Hodgkin's lymphoma:aChildrens Cancer Group study.JClin Oncol,1995,13:1368-1376.
[3]Burkhardt B,ReiterA,LandmannE,etal.Poor outcome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progressive disease or relapse of lymphoblastic lymphoma:a report from the berlin-frankfurtmuenstergroup.JClin Oncol,2009,27:3363-3369.
[4]Abromowitch M,SpostoR,PerkinsS,etal.Shortened intensified multi-agent chemotherapy and non-cross resistant maintenance therapy for advanced lymphoblastic lymphoma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report from the Children's Oncology Group.Br J Haematol,2008,143:261-267.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