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中的这个“小物体”,99%的人没见过……
2020-05-01 霍宇星 王艳霞 检验医学网
患者于消化科门诊就诊,女性,48岁,初步诊断为消化不良
案例经过
今日上午,我坐在电脑前,如往常一样,仔细、认真的审阅每一例血细胞分析结果,突然,有一例血细胞分析结果映入眼帘:血小板89×109/L,平均血小板体积MPV14.6。
查看血小板直方图如下图所示:
这提示我此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且从血小板直方图显示血平均小板体积增大,首先我考虑会不会是由于血小板聚集导致?我仔细查看了患者的血液,并未见到有明显的凝集,也有可能是几个血小板聚集在一起,随即,我查看了迈瑞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结果,没有异常报警提示,如下图:
以上图片说明患者的血液无血小板聚集,我翻阅了患者的病例,患者于消化科门诊就诊,女性,48岁,初步诊断为消化不良,门诊医师给与其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复查甲状腺功能等检查。其结果显示: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甲状腺功能均无明显异常。
大致了解了患者病情,凭借我多年经验,虽然仪器未提示有异常,但是我还是怀疑血小板可能有异常,为了排除疑惑,我在迈瑞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了推片。十五分钟之后,推片结束,在高倍镜下发现血小板减少,易见大血小板,可见血小板直方图所示的翘尾现象,其原因为大血小板所致,我继续浏览全片,当我仔细观察中性粒细胞时,发现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可见不规则的浅蓝色包涵体,如下图:
如图所示,粒细胞中可见淡蓝色包涵体,形状不规则,有纺锤形、柳叶形等形状,位置靠近细胞边缘,每一个粒细胞中有1条或者2条。
此时,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种疾病介绍,我翻开了书,这种疾病名称为:May-Hegglin异常(MHA)。本病非常少见,且不易被发现,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为MYH9突变,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巨大血小板和粒细胞包涵体三联征,且患者有出血倾向。患者粒细胞中的浅蓝色不规则形状的包涵体,类似于“杜勒小体”,呈纺锤形、长条形或者新月形等,每个粒细胞中大多含1条包涵体,少数可含2-4条不等,除了中性粒细胞外,在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中也可以见到同样的包涵体。
经过对疾病的了解,我联系了患者,追问病史,患者于25岁怀孕生产时曾行血细胞分析检查,当时发现血小板减少,但是未进一步查明原因。遂又询问其家族史,患者孙子有血小板减少病史,余无异常。并且对患者同胞姐姐进行了血细胞分析检测及推片,未发现异常。我与患者沟通,向其解释了我的想法,建议其到上级医院行相关的基因测序检测,患者考虑后放弃行相关检查。MuzannarAM等人表示在临床上,大多数MHA患者的女性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即使偶尔发现,也不需要治疗。
经验总结
本病粒细胞中包涵体易与杜勒小体混淆,其鉴别点如下:
1、杜勒小体体积较小,常成圆形、椭圆形界限不清楚的云雾状,而MHA包涵体较清晰,界限清楚并相对有型(刚开始看片的时候,我就将本包涵体误认为杜勒小体,仔细观察后发现并不一样)。
2、当患者感染时杜勒小体常伴有粒细胞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核固缩等粒细胞中毒表现,且一般无巨大血小板出现,当感染控制后杜勒小体就会消失;而MHA患者的包涵体会终身存在。
自我反思
在观察本例患者血片时,我差点就忽略了粒细胞中的包涵体存在,只在意血小板的数量及形态,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这种特殊形态的存在,这使我反思了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一定要全面观察,且要自我提升,如若没有看过这个疾病介绍,可能也将此包涵体误认为杜勒小体,往其他方面想了。所以当遇见血细胞分析出现血小板减少,MPV增大时,进行推片镜检不仅要观察血小板的数量和大小,也要观察其他细胞形态,以免漏诊。
学无止境,在从医的路上,这个词语显得更加的重要,我们不要自我满足,无论是新的工作人员还是工作了多年的人员,都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的进修,这样才能尽量的不会误诊、漏诊。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细心,用心,有心!
115
非常好的分享!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