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硬脑膜下血肿所致的意识混沌
2016-10-19 MedSci MedSci原创
女性患者,75岁,因意识混沌越来越重而从护理院转至急诊科。患者曾有跌倒史,且因房颤而一直服用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2.6)。体格检查时,患者意识混乱,但是没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陷。CT检查如下所示。那么诊断是什么?答案:CT扫描显示患者头部存在两处硬膜下血肿:右侧(图2,箭头A)和左侧较大的血肿(图2,箭头B)。影像片可以清楚的显示硬膜下血肿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右侧血肿混杂血液高低密度影,左侧血肿呈现
女性患者,75岁,因意识混沌越来越重而从护理院转至急诊科。患者曾有跌倒史,且因房颤而一直服用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2.6)。体格检查时,患者意识混乱,但是没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陷。CT检查如下所示。那么诊断是什么?
答案:CT扫描显示患者头部存在两处硬膜下血肿:右侧(图2,箭头A)和左侧较大的血肿(图2,箭头B)。影像片可以清楚的显示硬膜下血肿密度随时间的变化。
右侧血肿混杂血液高低密度影,左侧血肿呈现低密度影外观,因此较右侧为更陈旧的血肿。血块开始形成和收缩时,密度较高。因此通过增强CT扫描可以很容易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血块溶解密度逐渐降低。约10-14天血肿密度变得与脑实质类似。大约一个月,血肿密度降低,至低于脑密度。大多数情况下,非对比性CT可以诊断硬膜下血肿。然而,在等密度血肿中诊断就变得较为困难。在诊断等密度硬膜下血肿时,需注意灰-白质和颅骨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在整个脑半球都是相似的(除了岛叶皮层)和距离的增加或提示硬膜下血肿的行成。放射科也可以寻找其他的质量效应,静脉造影,或进行后续的CT或磁共振成像。
此病例中,质量效应包括脑沟消失,中线右移。不过在这个病例中中线右移的程度受两侧疾病性质的影响。
原始出处:
Joseph Dalby Sinnott, David C Howlett. Computed tomography findings in a confused patient. BMJ 2016; 355 doi: http://dx.doi.org/10.1136/bmj.i5377.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硬脑膜#
88
#BMJ#
102
#血肿#
63
这种病例我们临床经常遇到,为什么他可以发表 我们不可以呢
91
这个病例好!
85
这个挺好的病例
76
学习了!非常经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