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金林:转化医学助力慢乙肝个体化治疗
2013-07-13 王迈 整理 中国医学论坛报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候任主委、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侯金林教授介绍了2013年上半年国际会议展现出的肝病学领域研究动态、十二五课题目标和研究进展以及个体化治疗的研究方向。 国际研究动态 目前,研究特点开始从临床试验研究(即关注新药相关RCT,如药物疗效安全性)过渡到临床实践的研究[即关注不同治疗人群,如初治/经治患者、HBeAg(-)/(+)患者的疗效评估]。 在研究终点设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候任主委、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侯金林教授介绍了2013年上半年国际会议展现出的肝病学领域研究动态、十二五课题目标和研究进展以及个体化治疗的研究方向。
国际研究动态 目前,研究特点开始从临床试验研究(即关注新药相关RCT,如药物疗效安全性)过渡到临床实践的研究[即关注不同治疗人群,如初治/经治患者、HBeAg(-)/(+)患者的疗效评估]。
在研究终点设置方面,开始从替代终点(如病毒抑制、HBeAg血清转换等)向治疗结局(硬)终点转折(如肝癌发生率、死亡)。同时,在基于基因组路标的个体化治疗研究中,各国学者已展开激烈竞争。
中国研究已形成国际“冲击波” 由于“十一五”和“十二五”传染病重大专项的支持,中国学者在乙型肝炎方面的研究已经形成国际“冲击波”。在6月举行的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PASL)肝病周上,很多来自中国的乙肝研究在口头报告或壁报、摘要中呈现,成为历届APASL之最。
十二五课题目标和进展 十二五课题“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新方案研究”的总体目标是降低肝硬化、肝癌及终末期肝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近期目标包括提出乙肝治疗新方案、提高HBsAg/HBeAg/HBV DNA阴转率,并强调以国产药物为主、联合针对不同靶点的抗病毒药物。
目前已经启动的子课题包括,针对核苷(酸)类药物应答不佳患者的优化联合治疗方案、十一五乙肝研究队列的延续观察,而另外两项子课题,基于国产干扰素的优化治疗方案、基于国产核苷(酸)类药物的优化治疗方案,也在方案讨论筹备阶段。
侯教授认为,抗病毒治疗的个体化离不开转化医学的介入,生物学标志物、生物遗传学和纤维化定量研究,是三个值得重视的方面。而基因组学研究,更是有希望通过对宿主遗传因素的探讨,揭示预测抗病毒治疗疗效、疾病进展、药物反应的关键信息,实现基于基因组学的个体化治疗,最终达到降低乙肝相关死亡率的目标。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个体化治疗#
69
#个体化#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