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D:肠道分流术不是治疗远端克罗恩病的最终有效方法
2022-04-07 xuyihan MedSci原创
肠造口术是用手术的方法使肠腔与腹壁相通。根据造口目的分为:①空肠造口,用于肠道营养支持;②回肠造口或结肠造口,用于排除粪便;③减压肠造口,根据病情可用于肠道任何部位。
克罗恩病 (CD) 的发病率持续增加,目前已经影响了100万美国人口,尽管生物疗法的出现使得克罗恩病的治疗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高达 60% 至 80% 的 CD 患者仍然对于药物治疗无效需要进行肠道切除术。在直肠累及的患者中,肠切除术包括直肠结肠切除术和永久性末端回肠造口术。回肠造口形成的肠改道作为一种侵入性较小、可逆的手术治疗策略目前得到了很广泛的运用,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克罗恩病 (CD) 患者进行粪便分流后术后的临床改善情况以及与临床改善相关的因素。
研究人员对 2000 年至 2019 年间在 2 个 CD 转诊中心接受远端疾病回肠造口术的成年 CD 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主要观察结果是允许成功恢复肠道连续性的改道的临床改善率。次要观察结局包括粪便分流后的临床和内镜改善率、回肠造口术发病率、后续全结直肠切除术和回肠造口术的需要,以及与粪便分流临床反应相关的因素。
本项研究共纳入 132 名患者,中位年龄为 36 岁(四分位距,25-49)。平均病程为 16.2 年。手术指征是药物难治性直肠结肠炎伴肛周疾病 (n = 59; 45%)、单纯肛周疾病 (n = 24; 18%)、结肠炎 (n = 37; 28%)、直肠炎 (n = 4; 3%) 、单纯直肠结肠炎(n = 4;3%)和伴有肛周疾病的回肠炎(n = 4;3%)。手术前使用的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n = 59;45%)、免疫调节剂(n = 55;42%)和生物制剂(n = 82;62%)。对转移的临床和内窥镜反应分别为 43.2% (n = 57) 和 23.9% (n = 16)。在 35.3 个月的中位随访(四分位距,10.6-74.5)中,25 名患者(19%)有改善并进行了回肠造口术逆转,但 86 名(65%)没有改善,50 人 (38%) 因持续症状而接受全直肠结肠切除术。本项研究中没有显着的临床改善预测因子。
本项研究证实尽管大部分患者进行了生物治疗,但大多数患有远端疾病的 CD 患者,包括直肠结肠炎和肛周瘘管病将需要手术干预,虽然局部肛周手术可能对孤立肛周的特定患者有效,但大多数远端 CD 的手术干预会导致直肠切除术和永久性造口。
原始出处:
Amy L Lightner. Et al. Is Intestinal Diversion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Distal Crohn’s Diseas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2022.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IBD#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