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顾宁院士团队Adv.Sci.:氧化铁基纳米颗粒作为动脉粥样硬化诊疗一体化的多功能工具

2024-02-28 BioMed科技 BioMed科技 发表于上海

文章总结了氧化铁纳米颗粒在动脉粥样硬化诊疗一体化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动脉粥样硬化诊疗的未来提供新的思考和指导。此外,作者还对临床转化的挑战和前景提出了见解并进行了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对临床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干预提出了重大挑战,突显了其对心血管健康的深远影响。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管理的关键局限性包括晚期检测延迟、斑块稳定性的复杂评估以及缺乏合理有效的治疗策略。然而,纳米技术领域的兴起开创了一个充满希望的纳米诊疗学时代,通过将先进的成像能力与靶向治疗相结合,为应对这些挑战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氧化铁纳米颗粒以其卓越的磁共振成像增强和无可挑剔的生物安全性而闻名,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应用的有力候选者。然而,它们的潜力在癌症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探索,但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仍然相对地未被充分开发。

在这一背景下,南京大学顾宁院士联合东南大学张宇教授/何泓良教授等人总结了氧化铁纳米颗粒在动脉粥样硬化诊疗一体化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动脉粥样硬化诊疗的未来提供新的思考和指导。此外,作者还对临床转化的挑战和前景提出了见解并进行了讨论。相关文章以“Advances in Atherosclerosis Theranostics Harnessing Iron Oxide-Based Nanoparticles”为题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

图片

【文章要点】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是一个多方面和连续的过程,其特征是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生理事件。这些事件包括内皮功能障碍、脂蛋白沉积、单核细胞迁移和分化、炎症反应、血管生成、斑块形成,以及最终斑块破裂的可能性,导致血栓形成或狭窄(图1)。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表明,内皮细胞、巨噬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血小板甚至细胞间分子积极参与许多关键过程并发挥相当大的作用。因此,它们通常被用作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像学诊断和主动靶向治疗的靶细胞或分子,也是与氧化铁纳米颗粒应用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主动靶向策略(图2)。

图片

图1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和病理特征

在诊疗一体化纳米系统中,氧化铁纳米颗粒作为 MRI 造影剂已被广泛研究,同时,其可以通过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计算机断层扫描 (CT)、近红外荧光 (NIRF) 成像、光声成像 (PAI) 或超声 (US) 成像的二次成像组件的表面共轭或离子掺杂来实现多模态成像。此外,氧化铁纳米颗粒可以作为潜在的治疗剂,或将治疗剂(如临床药物、生物制药,大分子药物、光敏剂等)封装在纳米载体中,以构建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集靶向、成像和治疗功能于一体的诊疗一体化纳米平台(图2)。

图片

图2 基于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动脉粥样硬化诊疗一体化设计图

这篇综述中,作者们全面地总结了应用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动脉粥样硬化诊疗一体化纳米系统,这些纳米系统按照其治疗方法的不同被大致分为了三类,基于化学药物治疗的诊疗一体化系统(分为传统药物、天然药物、无机纳米颗粒),基于物理刺激治疗的诊疗一体化系统(分为光动力治疗、光热治疗、磁热治疗、超声治疗)和基于生物治疗的诊疗一体化系统(分为模拟高密度脂蛋白、基因治疗、细胞因子疗法),展示了基于氧化铁的纳米颗粒作为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多功能工具的非凡潜力(图3)。

图片

图3 基于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动脉粥样硬化诊疗一体化

【挑战与前景】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对于氧化铁纳米颗粒作为动脉粥样硬化诊疗一体化多功能工具的潜力进行了总结,并对继续探索和完善上述策略的未来挑战和未知领域提出了思考,主要包括联合治疗,精准靶向,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生物降解性和体内清除,临床转化和监管,成本和可用性六大问题。作者有云,挑战艰而令人生畏,却是我们利用诊疗一体化纳米系统变革力量的垫脚石。我们正处于动脉粥样硬化治疗诊断学新时代的门槛上,在这一时代,科学、创新和临床应用融合在一起,将重新定义患者护理和福祉。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vs.202308298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89952, encodeId=38d021899524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877332935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动脉粥样硬化#</a> <a href='/topic/show?id=10e01116824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氧化铁基纳米颗粒#</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3293, encryptionId=98773329350, topicName=动脉粥样硬化), TopicDto(id=111682, encryptionId=10e011168247, topicName=氧化铁基纳米颗粒)],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Feb 28 19:08:09 CST 2024, time=2024-02-28,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European Radiology: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在鉴别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烟雾病和烟雾病中的诊断性能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 已越来越多地用于鉴别AS-MMV和MMD 。颅内动脉的变异血管壁特征包括外径 (OD) 、重塑指数(RI)和血管壁增厚的模式是鉴别这两种疾病的重要指标。

Theranostics:单细胞转录组学的重新分析揭示了巨噬细胞样平滑肌细胞在晚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关键作用

通过单细胞转录组学分析揭示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不同功能SMC亚型的存在,并发现了潜在的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通过激活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促进SMC向单核细胞转分化的机制。

Carbohydr Polym 山东大学张群业/迟连利教授团队合作揭示硫酸乙酰肝素及其结合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功能及机制

研究揭示了肝素/HS通过与AHSG相互作用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分子机制,为理解动脉粥样硬化中糖萼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

Adv Sci 香港中文大学田小雨教授团队解析内皮细胞Sirtuin 3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保护机制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内皮细胞Sirt3通过其去乙酰化作用调控L-精氨酸生物合成的关键作用,为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ATVB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赵红梅/王婧教授团队与北京协和医院刘暴教授、北京医院安琦教授揭示哮喘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新机制

研究揭示了经IgE刺激后的肥大细胞通过“外泌体-环RNA CDR1as-内皮细胞”途径介导哮喘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为哮喘合并动脉粥样硬化人群的干预提供了新思路。

JAHA: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和海马体积的关系

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海马体积降低有关,与神经退行性和其他脑血管病变无关。较高的收缩压和高龄会减弱这种关联。

Circ Res 空军军医大学陈志南/边惠洁团队揭示CD147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机制

该研究揭示了CD147在斑块动态进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调控机制,并证实抗人CD147抗体可有效缓解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ATVB 北京大学徐涛/姚伟娟团队揭示雄激素剥夺治疗相关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机制

该研究揭示了FSH通过诱导内皮炎症以及单核内皮细胞粘附,促进雄激素剥夺治疗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Nature子刊:少吃蛋白质,尤其这种,高蛋白饮食或促进心血管疾病

该研究显示,高蛋白饮食可能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促进心血管疾病。

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吴庚泽/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团队合作揭示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的命运决定机制

本文报道了干扰素调节因子 8在诱导巨噬细胞型VSMC形成中的关键作用,靶向干预该分子显示出良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有望成为精准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分子靶点。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