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H 2014:HSCT后单纯性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症机制
2014-12-22 许景红 黄蕾蕾 中国医学论坛报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根治恶性血液病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的重要手段。单纯性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症是移植后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的合并症。其发病机制多年来一直未有突破性进展。本课题组系列的原创性的研究工作得到了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专家的邀请,并在本次年会做大会口头报告。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在2014年ASH年会上共有3个口头报告,是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数量最多的一次。 ——北京大学人民医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根治恶性血液病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的重要手段。单纯性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症是移植后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的合并症。其发病机制多年来一直未有突破性进展。本课题组系列的原创性的研究工作得到了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专家的邀请,并在本次年会做大会口头报告。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在2014年ASH年会上共有3个口头报告,是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数量最多的一次。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黄晓军教授
中国之声
去唾液酸化诱导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单纯性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凋亡和吞噬(摘要号:432)
报告者:王谦明 (导师:张晓辉教授) 当地时间12月8日11:45AM
研究简介:本研究对allo-HSCT并发单纯性持续血小板减少症的机制进行了临床及基础研究探讨。研究结果表明,70例单纯性持续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移植后+90天的血小板的去唾液酸化增加。是通过去唾液酸化诱导血小板凋亡、增加巨噬细胞吞噬作用。体外研究表明,奥司他韦等有潜在的治疗作用。本项研究结果,可能对allo-HSCT后单纯性持续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是一种新治疗方法。
对话作者:
有望治疗allo-HSCT后单纯性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新发现——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张晓辉 教授
作为该项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之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张晓辉教授接受了《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的采访,在介绍该研究的背景时,张教授指出,“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黄晓军教授的团队,建立和完善国际原创性的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体系,是目前根治恶性血液肿瘤最主要的手段之一。该体系在欧美的部分干细胞移植中心,得到了广泛推广和验证。移植后并发症是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的主要原因。移植后发生的单纯性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症预后非常差,主要表现为严重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Ⅲ-Ⅳ度移植物抗宿主病,感染较重,非复发死亡率高等,长期生存受到严重的影响,10年生存期明显缩短。由于目前对该合并症的发病机制不甚了解,所以影响了移植的疗效和患者的预后。所以,黄晓军教授领导团队对单纯性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症进行了机制研究,作为系列研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关注的是引起移植后血小板持续性减少的发病机制。”
张教授称该研究的结果是,“黄晓军教授团队发现在移植后单纯性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的血小板清除新通路,即血小板的去唾液酸化。去唾液酸化水平增高使血小板表面暴露出β-半乳糖残基,血小板易被巨噬细胞吞噬,从而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发生。进一步对此新通路进行研究,发现移植后血小板去唾液酸化水平增高,而唾液酸水平低。发现酶NEU1的异常高表达,导致吞噬作用增强,血小板凋亡率增高。”
关于该研究的创新性,张教授表示,“在黄晓军教授的指导下,团队发现这种机制后,我们该如何治疗呢?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去唾液酸化作用,保护血小板免受吞噬和凋亡,从而使血小板不发生减少。阻断剂的发现是我们团队研究中的一个重点。”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持续性#
76
#HSC#
62
超赞,好文章
113
#ASH#
64
#血小板减少#
57
#HSCT#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