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中国全力推进精准医学
2016-01-10 何嫱 生物通
拥有强大的基因组测序能力,千百万的患者,及政府承诺给予的坚定支持:这些都是中国有望带给精准医学新兴领域的宝贵资产。精准医学是指利用基因组学、生理学和其他的数据来为个体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启动精准医学计划(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一年后,中国当前正在最后确定它自己的更大型的项目计划。但随着一些大学和测序公司组织起来收集及分析这些数据,
拥有强大的基因组测序能力,千百万的患者,及政府承诺给予的坚定支持:这些都是中国有望带给精准医学新兴领域的宝贵资产。精准医学是指利用基因组学、生理学和其他的数据来为个体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启动精准医学计划(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一年后,中国当前正在最后确定它自己的更大型的项目计划。但随着一些大学和测序公司组织起来收集及分析这些数据,一些观察人士担心国家卫生保健基础设施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缺少医生,会对改善病人护理这一最终目标构成威胁。
精确医学是利用来自基因组序列到健康档案的大量临床数据,来确定药物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通过让医生们针对性地向将真正受益的患者提供药物,这样的知识可以减少浪费,利用现有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及推动药物开发。例如,现在大家都清楚地知道,携带某种突变的患者(这种突变主要存在于亚洲人中)能够更好地响应肺癌药物埃罗替尼(Tarceva)。发现一种突变导致了4%的囊性纤维化,促使开发出了药物Kalydeco (ivacaftor)。
中国政府有望在今年3月批准它的下一个五年计划之后正式宣布该计划。尽管目前尚不清楚将会投入多少资金——但几乎可以确定的是,会比美国2.15亿美元的计划规模更大,投入资金更多。
自去年春季以来,中国的媒体一直在热议此事。据估计,这一计划将达到600亿人民币的预算,将在15年的时间内分拨这笔款项。但这一计划的参与者、北京协和医学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詹启敏(Zhan Qimin)谨慎地表示,这一数字还未最后确定下来。他说这项计划将由数百个测序基因组及收集临床数据的独立项目构成,每个项目将获得数百万至超过1亿人民币的资金支持。
为了在这一计划中抢占先机,一些领先的研究机构,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都正争先恐后地建设精准医学中心。例如,四川大学的华西医院计划测序100万人类基因组——与美国精准医学计划设立了一样的目标。华西医院将把焦点放在10种疾病上,从肺癌开始着手。
美国和中国的精准医学计划都将重点放在了尤其致命性的疾病,如癌症和心脏病的遗传联系上。但中国将会针对一些在国内更常见的特定癌症,例如胃癌和肝癌。
中国的精准医学计划是取代到2017年逐步停止的863和973两个重要资助项目的一系列研究资助项目之一。詹启敏说,新计划将“更有组织性,更加高效。”
一些基因组测序公司已经在相互竞争提供服务以满足预期的需求。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自诩已拥有了较高的基因组测序能力。据估计,2010年基因组学机构华大基因(BGI)的测序能力便已超过了整个美国。这是由于华大基因从Illumina公司购买了当时代表最先进技术的设备。但自那以后Illumina向至少3家其他的基因公司出售了升级的机器——分别是在上海的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 WuXi PharmaTech )和云健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Cloud Health),及北京的诺禾致源生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Novogene)。
云健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金刚(Jason Gang
Jin)说,这三家机构而非BGI将会成为中国精准医学计划主要的测序支持者——BGI研究主任徐迅(Xu
Xun)不赞同这种说法。徐迅说,精准医学是BGI的一项重点,该机构有着多种多样的测序仪仍然让其占有优。“如果你谈及真正的数据输出,BGI仍然在中国,甚至在全球占据领先地位。”BGI已与上海市中山医院临床精准医学中心建立了合作,这家医学中心已在2015年5月开放运营,预算达到1亿人民币,由复旦大学负责经营。
数字游戏
金刚认为不论细节,中国将会比美国以更快地速度完成基因组测序,鉴别出一些与个体化精准医学相关的突变,这是因为对于每种疾病中国都有着更大的患者群体,使得它更容易找到足够数量的患者来开展研究。
但中国是否有资源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患者个体化医疗还有待观察。MD安德森癌症中心项目主任Ta Jen Liu说:“中国想做这件事,每个人都对此感到非常兴奋。”Ta Jen Liu帮助在中国建立了一些合作,并对那里的精准医学情况很熟悉。
但他指出也存在一些障碍。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研究人员和制药公司并未在药物开发中取得太多的成功;中国缺乏诊断特定疾病所需的病理学家;众所周知,中
国的医生工作非常劳累。“医生总是被患者所淹没,每天要看60或70个病人。他们没有时间坐下来,思考对特定患者最好的治疗方案。”
哈佛大学物理学家David Weitz在北京建立了一家公司开发精准医学中使用的诊断仪器,他赞同将会存在一些障碍,但他也指出了中国精准医学计划的有利条件。“我们需要大量的数据来验证想法,来验证测试。在中国有大量的数据。”
他认为,加上中国政府对取得成功所持的决心,这意味着这一努力将最终会获得成功。“他们似乎真的在致力满足社会的需求。尝试去帮助许多的人们,这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Nat#
48
观点很赞!!!好文章!!!
164
这篇文章有一定深度
160
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165
#精准#
70
期待
153
有用
147
学习中
88
牛
65
值得学习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