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血管内治疗后血压变化的幅度与患者结局的关系
2022-02-05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再灌注成功后,ΔSBP与不良结局之间呈线性关系,并且与EVT后SBP降低程度较少与不良结果风险增加相关。
血管内治疗(EVT)彻底改变了因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尽管再通率很高,但大约一半的接受治疗的患者在EVT后并没有实现功能独立。高血压在EVT后很常见,并且被认为其在再灌注损伤中起关键作用,这使其成为潜在的治疗靶标。大量研究一再证明,成功再灌注后高血压与患者不良结局之间存在关联,这一结果也得到了临床前研究的支持。
近日,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Stroke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该研究旨在评估成功再灌注后不同时间间隔的收缩压变化(ΔSBP)与影像学和临床结局之间的关联。
该研究是对BP-TARGET(急性卒中的血压目标以减少血管内治疗后出血)多中心试验的事后分析。ΔSBP定义为手术结束时的SBP减去不同时间间隔(手术后15-60分钟、1-6小时和6-24小时)的平均SBP。该研究的主要结局是较差的功能结局(90天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3-6)。
研究人员共纳入了267名患者(强化治疗组为130名患者)。与预后良好的患者相比,预后不良的患者在所有时间间隔的ΔSBP均较低(SBP降低较少)。在调整包括基线SBP在内的潜在混杂因素后,ΔSBP15-60M和ΔSBP6-24H均与较低的不良结局几率相关(SBP每降低5mmHg的调整比值比分别为0.89[95%CI为0.81-0.99]和0.82[95%CI为0.73–0.92])。关于安全性结局,脑实质内出血患者在所有时间间隔都有较低的ΔSBP。ΔSBP15–60M与任何颅内实质出血的几率降低相关(SBP每降低5mmHg的调整比值比为0.91[95%CI为0.83–0.99])。相反,ΔSBP在任何时间间隔都与死亡率或神经功能恶化无关。
由此可见,再灌注成功后,ΔSBP与不良结局之间呈线性关系,并且与EVT后SBP降低程度较少与不良结果风险增加相关。
原始出处:
Mohammad Anadani.et al.Magnitude of Blood Pressure Change After Endovascular Therapy and Outcomes: Insight From the BP-TARGET Trial.stroke.2022.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STROKEAHA.121.036701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血压变化#
73
#血管内治疗#后#血压#变化的幅度与患者结局的关系,血压大幅度下降,可能是减轻了梗阻,使得血管壁上的#交感神经#不再应激,血供开通,加上血压下降,多重获益,最终导致患者的结局的改善
156
#患者结局#
80